谈晨在北大举办的音乐会大获成功(孟宪鸣) |
乐迷在聆听谈晨的演奏(孟宪鸣) |
谈晨全家演出结束后向观众致意(孟宪鸣) |
大公娱乐讯 昨晚,美籍华裔钢琴家谈晨再次为北大师生上演了他个性化的钢琴音乐会——“德-奥音乐与英语诗歌系列讲座音乐会之二•舒伯特和济慈专场”。一场将诗歌、思想和音乐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讲座式音乐会,展现了一位钢琴家纯熟演奏技巧之外,深厚的文学、哲学、历史底蕴,受到北大师生和乐迷的追捧,音乐会大获成功。
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据校方透露,音乐会演出票早在半月前售罄,这相当罕见。北大艺术系教授、歌唱家、指挥家侯锡瑾受邀与谈晨合作,在音乐会开场为观众演唱了《小夜曲》、《致音乐》两首舒伯特的歌曲,她优美的演唱与谈晨的全情演奏,相得益彰,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音乐会上半场以讲座为主,谈晨时而缓缓地朗诵着济慈的诗歌并进行深刻的解读,时而走到琴旁演奏着舒伯特,展示着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共鸣。全场观众轻轻翻动着谈晨翻译的诗词讲稿,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在诗歌与钢琴中穿梭的这位全才钢琴家。下半场谈晨演奏了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舒伯特和济慈生于同一时代,都英年早逝,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都已经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但就在这最后两三年里,他们积聚起所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写下了无数宏伟瑰丽的杰作。这也是谈晨举办这场音乐会的缘起 。
“死与美”是这次讲座的核心主题。在谈晨看来,这也是近两百年来西方思想和艺术的核心主题。在讲座中,谈晨首先回顾了启蒙运动之后的西方精神困境。那是一个宗教信仰式微的时代,宇宙与人不再互相映照,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的等级秩序也已经分崩离析。一切都是迷,都是不确定,都是神秘,都可以被怀疑。在这样的精神危机中,诗人和音乐家首先作出的回应就是承负一切。承负,作为一种纯粹被动,不做主观判断的行为,突出的是对万事万物的敬畏和忠诚。它所敬畏的,忠诚以待的是人与世界的一切最自然,最本能,本真的感应,互动。
谈晨在讲述济慈的诗歌时讲到:“对世间万物的承负就是要守住这些本真之情,不让它们被人们的价值判断,宗教信仰,道德律令所蒙蔽。在一个万物相契,神人相应的世界里,价值,信仰,和道德都作为真理被理所当然的接受;但在一个没有上帝或神明,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里,传统的价值,信仰,道德都成了无源之水,成了仅仅是约定俗成的,虚假而外在的碎片。此时,对万事万物的默默承负,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善恶美丑,也许是我们能守住的最后的敬畏之心,忠诚之心。”
谈晨生于中国上海。四岁开始学琴,六岁登台演奏,十四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旧金山艺术学校,十八岁考入朱丽亚音乐学院攻读钢琴和作曲两个专业。谈晨曾先后在旧金山青年艺术家比赛,Santa Barbara 全美青年钢琴大赛,国立艺术基金全美青年艺术选拔赛,科尔堡室内乐大赛,和巴豪尔国际钢琴比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奖。这些年来,他活跃在美国和世界的舞台上,曾在诸如纽约林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旧金山赫普斯特剧院等著名音乐厅里以协奏,独奏,室内乐等多种形式为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们一次次展示出他对各类经典作品的独到阐释,并赢得了包括华尔街时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日报等等权威乐评的褒赞。
谈晨不仅是一位钢琴家,也是一位诗人。从十一岁开始,他就坚持阅读,思考,写作,二十多年如一日。目前他正在着手整理出版这些年来他用中英文书写的诗歌,以及关于古典音乐的研究和中西方的文化史。这些书籍将陆续在中国和美国出版。
谈晨的太太陈露同时身兼其经纪人,她告诉记者,“钢琴、诗歌、思想”为一体的音乐会,在中国大获成功,本身就说明在中国有一大批高水准的乐迷,这坚定了他们将这样形式音乐会办下去的决心,希望“全才钢琴家”谈晨给国人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