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落户华中师大
2014-10-31 10:09:09 来源:武汉晨报

        刘醒龙

 
 这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作家的爱护
 
     昨天,刘醒龙文学创作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何锡章等省内外学者以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师生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昨天正式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据介绍,该中心成立后,将对刘醒龙的文学创作进行整体研究,并建立“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资料数据库”,在此带动下,推进、深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同时以刘醒龙研究为龙头,推进湖北当代文学的整体研究,扩大“文学鄂军”的影响力。
 
    著名作家刘醒龙是“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从1984年开始,他陆续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圣天门口》、《天行者》,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2011年,他凭借《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对于以自己名字冠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机构,刘醒龙表示,“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但这更是文学的荣耀。不过今后我还是会专心文学创作,研究中心的科研活动,我只是客串一下,师生们是主角。”
 
    对于刘醒龙的文学创作,到场学者给予了很高评价。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提到,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研讨会的举行是一种“爱护”,对于一个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心无旁骛、痴心不改地坚持、行走、追求30年的作家的爱护,这样的人在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家矢志不渝的爱护。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表示,我们的许多文学创作是撕裂的,而刘醒龙关注现实、人、历史之间的联系,这是他的文学精神。

    文学帮助人们记住常识
 
    “我想,文学的最重要的功能不是传播思想和知识,而是帮助人们记住常识。”回顾文学创作三十年来的道路,刘醒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忘记常识地生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前不久,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提到了,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筋骨、道德、温度,都是生活的常识。人若没有筋骨,活得多么猥琐、可怕。道德是人和社会互动时要遵守的起码规则。有温度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刘醒龙说,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他一直提醒自己,要坚守作为人的底线,“文学永恒的意义首先是进行思想启蒙,其次是审美,让人们领略、体会什么才是美的、可追求的。”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进行创作。
 
    刘醒龙还透露,除了散文创作,他的下一部作品依旧会关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探讨。
 
    “我多年来一直读的是人生这本大书。”说起对文学青年的寄语,刘醒龙引用了马云的一句话:“人还是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他还表示,“写作者一定要有梦想,但也一定要做好准备:追逐梦想,但梦想不一定能实现。文学的魅力在于追寻的过程。放弃梦想,等于放弃生命的权利。文学的力量在可以预见的人类的将来,是十分的强大。文学的梦想者,需要更强大的心力来支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