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盈新剧《语文课》亮相人艺 演出变成互动课堂
2014-05-28 14:55:56 来源:汉网
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 田婉婷

导演黄盈 林晖摄(资料图)
导演黄盈 林晖摄(资料图)



或许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对母语的运用已经灵活到仅靠下意识就可以完成,但当我们走进话剧《语文课》所搭建的课堂时,竟然发现原来我们深入骨髓的一笔一划、一字一句,竟然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作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原创剧目邀请展的开幕剧,由黄盈执导的《语文课》自本月21日亮相后,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互动的课堂气氛、时而爆笑时而感人的情节带给人们一次内容丰富、情感充盈的课堂体验。

5月27日,《法制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导演黄盈。他透露,《语文课》只是一个起点,沉淀一两年后,他还会从不同角度再做一堂《语文课》,甚至做成一个系列。他说,“不是因为票房好,而是因为对这事儿我有话要说。”

记者从人艺了解到,因为《语文课》一票难求,人艺决定在六一下午加一个亲子场。

对话黄盈

两年前,黄盈带剧组到德国演出时就有了将《语文课》推向舞台的想法。

两年间,如何将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融入到2个小时的话剧中是他一直考虑的,在重新通读了千篇课文后,他发现这并不是件容易事。

要把演出变成一个课堂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你怎么想到用“语文课”作为切入点来创作的?

黄盈:语文在教学改革中很受关注,任何学习过的人都能对母语发表意见。拿语文课说一些观点的时候,难免变成你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很不希望的那种状态,就是会有标准答案和中心思想。最后我决定放弃叙事,放弃掉固有的东西,把整个演出变成了一个课堂,把决定权交给大家,让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FW:大家上了十几年语文课,怎么浓缩到一堂课去展现?

黄盈:其实用一部戏的容量说清楚语文课是非常艰难的。未来一两年沉淀一下的话,可以重新再做一次语文课,甚至可以做成系列。并不是因为这部票房好,而是这件事情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阐释,能给大家很多有意思的体验。

FW:准备的过程中看了多少课本?

黄盈:我把自己上学学习的那套全看完了,是人教版的,小学12册,初中6册,高中5册。后来又找了现在孩子们的课本,另外,70年代学的版本也看了,还找到了老的国文教材,民国时期的课本,差不多有上千篇课文。

让观众指出错误也挺好

FW:之前您也尝试过互动性质的戏剧,比如《西游记》和《马前马前》,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黄盈:《西游记》注重玩耍,《马前马前》注重当场体验。《语文课》的互动让观众更有主动权。

FW:课堂互动的表演方式在现场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目前都遇到过什么问题?

黄盈:有些时候也需要我们预备很多方案和可能性。剧中有组词接龙的片段,排练的时候我们也会尝试各种词,但如果真正演出时接不回来我们就把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块来学习,所以整个过程并不需要一个标准答案。不要怕犯错,如果错了,观众能指出来就特别好。

其实演员问的更多的是“如果观众不互动怎么办?”后来发现,如果这个话题跟他切身相关,大家是愿意互动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