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场景(资料图) |
从舞美的角度而言,国家大剧院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在演奏序曲时,卡通画风的拉片在舞台上令人目不暇接的亮相铺垫出了剧情背景,轻松的氛围从第一分钟就占据了剧场。
土豪和女郎依旧符合人物原型,但女郎的心上人林多罗和她的追随者塔戴奥却以颠覆性的形象出现:前者变成了一个机灵而有远见的滑头式角色,后者则成为了一个娘娘腔。恰恰是这两个人物成为了核心推动力,也奠定了制作的整体语调。饰演林多罗的华人男高音石倚洁作为罗西尼专业户在国际上已经崭露头角,首次在国内演唱罗西尼角色,他的表现无可置疑。而饰演塔戴奥的刘嵩虎却几乎是第一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跻身于主角行列,这个举止和性格都十分娘娘腔的塔戴奥给了刘嵩虎充分的发挥空间,无论是肢体动作、歌唱中的情感语气,还是眼神都惟妙惟肖,决然对得起导演神来之笔一般设定的塔戴奥这个角色。
在国家大剧院此前制作的数部喜歌剧中,《蝙蝠》和今年改版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可以称得上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前者走的是夸张热闹的路线,后者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舞台幽默。这一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显然也应当被归类为前者,紧张的戏剧节奏和夸张的表演让人不需要太多思考就可以轻松地跟上剧情。类似这样的歌剧,在没有大牌加盟的情况下,几乎也只有往极端幽默或搞笑的路线上打造才可以提升魅力。但不得不说的是,该制作过度的热闹有时显得比较刻意,比如开场时乐团和指挥穿戴着西非风格的头纱等服饰从舞台上走入乐池,这个无厘头环节与舞台缺乏实质意义上的联系。太过紧迫的戏剧节奏让人在走出剧场后也有大脑空白的感觉,虽然客观上剧场内的两个小时确实可以让大多数观众处于兴奋状态,但该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的成功更多的是在舞台戏剧方面。既如此,在对音乐魅力的展现上,是否像舞台上酷似“小沈阳”的林多罗那样,有点儿跑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