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泰斗汤一介仙逝 武大国学院院长悼念
2014-09-11 08:57:39 来源:武汉晚报
武大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汤先生儒雅平和,思想开放
 
 
    9月9日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学泰斗汤一介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汤一介先生祖籍湖北黄梅,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进士,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
    汤一介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接触很早。除了出版过多部“魏晋玄学、佛教、道教”的专著及哲学著作,他主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等系列著作也成为研究中西方哲学的经典作品。在北京大学,季羡林、汤一介都可称为国宝级专家。
 
    来汉讲学,他坚持自己买机票
    回忆大师——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正在黄梅参加汤用彤纪念馆开馆活动的武汉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他表示,“汤一介先生与我的导师萧萐父是好友。萧先生曾请他来武汉大学为我们讲过课,因此我也算是汤先生的弟子,只是未能登堂入室。”
    谈起对汤一介先生的印象,郭教授说“他性格儒雅平和,思想开放,对魏晋玄学、佛学、道教、儒家思想有深入研究,还紧跟时代。对于中国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他有着许多独到见解。今年6月,我曾到北大去出席了《汤一介文集》出版发布会,当时他的身体就比较虚弱,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是永别。”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汤一介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怀着开放的心态把海外学者及学术引进国内。郭教授回忆,“记得1985年初,我参加由汤一介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化讲习班,亲耳聆听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周一良、侯仁之、金克木、季羡林、任继愈、李泽厚、庞朴、吴晓玲、孙长江、丁守和,以及魏斐德、杜维明、陈鼓应、成中英、邹谠等先生的演讲,一睹名家风采,得承大师謦欬,接受了许多新信息与新诠释,颇受教益。这期讲习班对我们这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触动很大,扭转了我们的一些看法。”
    在汤先生的著作中,郭教授最先读又最喜欢读的是第九卷《深夜一盏灯——散文与随笔》,书名借题于湖北黄梅废名的诗。“散文与随笔最能反映出汤一介的心灵,内容也涉及他的家世、人生、爱情与友情。”
    “汤先生为人朴素。”记得2007年前后,汤一介夫妇受邀来汉参加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大会会议组准备给他们夫妇购买机票,但汤先生坚持自己负担机票,他说,“大会活动经费有限,其他参会人员是自己支付来回机票,我也应该和大家一样。”
    郭教授透露,这次在黄梅举行的汤用彤纪念馆开馆仪式是很早之前定下的,汤先生还捐献了很多有关他父亲的珍贵资料,包括手稿、证件、照片等。他曾表示,如果身体好,他很想回家乡参加这次开馆仪式。
    “汤一介先生多次参与武汉大学的学术活动,并被聘为武汉大学国学院顾问,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十分支持。”郭教授提到,“记得四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带着八九个博士生到京参与学术活动,并拜访汤先生,他和学生们分享了他对中国文化、哲学的诸多看法,1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下来,学生们受益匪浅。” 
 
    晚年带学者编纂《儒藏》
    鸿篇巨制——
    2004年,当时77岁高龄的汤一介担任了《儒藏》工程的总编纂。《儒藏》全本将进一步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四库全书》。
    “《佛藏》收录了佛教典籍,道家典籍也编在一起了,就是没有《儒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77岁高龄的汤一介担任了《儒藏》工程首席科学家、总编纂。
    面对前后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学传统,面对浩繁如海的需要校点、收录的儒家典籍,汤一介提出的是比国家古籍整理文字差错率更严苛的标准。他曾表示,编纂《儒藏》“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为这个工程尽力。”
 
    先生走好!
    网友怀念——
    公大教师任士英:教师节,闻北大汤一介先生于昨晚遽归道山,回来翻翻他和张岱年先生编写的名师讲义和文字,大师凋落,不胜唏嘘!回忆起与他们的那一段因缘。感谢!先生走好! 
    邢益海:1984年准备考研时,因喜欢魏晋玄学,经本科论文指导老师袁老师介绍和汤一介先生取得联系,共通信3次,最后一次因迫近报名时间,先生用航空信回复我所有疑惑。其实我那时热情有余、过于自信而学术训练严重不足,蒙汤先生不弃,谅解了年轻人的缺点,几乎承诺:入围必取,为深圳大学中国思想研究所储备人才! 
    Unblessed_Lucifer:惭愧,今天才得知汤一介先生走了。一个从不称自己为大师的大师,一个我无限渴望与之促膝长谈的人,充满理想,热爱生活。国学学界的一壁江山倒下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敬佩!祝福!传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