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元宵节遇上西方情人节,北方昆曲剧院将明末清初一段缠绵悱恻、凄美幽婉的爱情加孝义的故事演绎成昆曲《影梅庵忆语——董小宛》,搬上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
而在去年10月于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昆曲《红楼梦》更是一举夺得文华大奖,填补了北京市属艺术院团10年未获文华大奖的空白。
“2009年8月剧院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我们有3个宗旨和承诺——出人出戏;改善演出收入;院址改建,改善办公环境。”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对记者说。4年多来,她带领剧院沿着这条路稳步前行,让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焕发出青春魅力。
姹紫嫣红开遍:
最多一年排了4部大戏
“4年干了10年的活,最多一年排了4部大戏。”2013年仅上半年6个月内就完成了新排剧目3台,平均两个月一台新剧目,其生产力度是空前的。杨凤一介绍,在剧目创作生产上,他们的思路是,首先继承、挖掘、保护,把原有的一些优秀传统剧目和折子戏传承下来,同时排演一些原创的,其中包括一些现代题材的。
“原创我们也有选择,会选择像《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乃至世界名著。我们还准备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杨凤一说,“一出原创的《红楼梦》获得‘大满贯’,这在戏曲史上是少有的。”昆曲《红楼梦》(上下本)至今获得了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和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第五届中国昆剧节、中国戏曲学会等的诸多奖项;而《红楼梦》艺术片又获得了电影金鸡奖;《红楼梦》CD获得了金唱片奖。
昆曲《红楼梦》荣誉加身后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着探索创新的脚步。它将以交响乐的形式进行第三种艺术方式的创作,变成昆曲交响剧《红楼梦》。这也将是昆曲历史上的第一次交响剧创作。
如果说《红楼梦》是大手笔,那么《影梅庵忆语——董小宛》则是洗练清丽之作。“剧中董小宛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尽孝道,有担当,对当今时代青年观众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杨凤一说,“北昆常被称为‘京朝派’,比较豪放豪华,这次我们也想通过《董小宛》展示江南般的唯美精致,改变人们对‘北方昆曲’的片面认识。”
杨凤一认为,昆曲不宜排现代剧目。但是,为了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也必须去尝试排一些现代题材的剧目。4年来,北昆已创作上演了《陶然情》、《旧京绝唱》、《爱无疆》、《仰望星空》4部现当代题材的原创剧目。“现代题材的创作对于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昆曲而言,始终是一个需要面对和探索的课题。”她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昆曲是青春的艺术
“昆曲是青春的艺术,要多排戏,把年轻演员推出去。” 由于是演员出身,杨凤一深有体会:如果不给年轻演员机会,不给他们压担子,他们的成长是会很缓慢的。“你对他们越重视,他们越会百分之百地去努力。”
近几年来,北方昆曲剧院推出了一批青年演员担纲大型剧目的主演。杨凤一上任头一年,就有4台大戏《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义侠记》,全部由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人主演,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这个基础上,很多年轻演员被社会所认知、认可。“这给了他们一个平台。他们有了这个平台以后会加倍地努力。”从那开始,在剧院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风气,年轻人都努力学戏,积极进取。
“我们在推广演出市场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杨凤一说。2010年北昆全年演出365场,平均每天一场,让更多的青年演员有机会得到锻炼,在推人的同时也推了戏。他们没有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送戏上门,推广昆曲,让更多的观众来买票看戏。这样一来,演出场次增加了,演出收入也增加了。当年演出收入达到600多万元,这在北昆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些举措把大家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取得了不光是“双赢”更是“多赢”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培养、锻炼,如今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演员茁壮成长,其中邵天帅、朱冰贞、张媛媛、于雪娇、王丽媛、周好璐等在全国昆曲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颇受瞩目。
去年12月,文化部“全国昆曲首届拜师收徒验收暨全国昆曲青年演员展演”也由北昆承办,在北京举行。这是全国昆曲青年演员优秀人才的集体检阅,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北昆在青年演员培养方面卓有成效。
如果说青年演员肩负着“传承”之“承”的担子,那么老艺术家、中坚艺术家则有“传承”之“传”的重任。去年,在北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为几位老艺术家录制了剧目,还邀请丛兆桓、王大元、林萍、白士林等几位老艺术家进行了艺术讲座,并挖掘、整理出北昆传统剧目《五人义》。而中坚艺术家依然活跃于舞台,在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去年9月,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30周年纪念演出在北京举办,北昆的梅花奖演员侯少奎、杨凤一、王振义、史红梅、魏春荣组台参加了演出。
赏心乐事谁家院:
院址改建初见眉目
由于历史原因,北方昆曲剧院办公环境破旧,剧院办公和居民住户同在一栋楼里。就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北昆人一直在坚守和奉献。好在北昆做出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关注,院址改建终于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处于前期论证、准备阶段,即将立项。
据介绍,院址改建后,北昆将拥有一个能容纳七八百人的大剧场、两个小剧场以及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希望能在2017年北昆成立60周年的时候完成院址改建。”杨凤一憧憬着,到时候中国戏曲四大古典名著《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在北昆的剧场轮番上演,凡到北京的人都能欣赏这一古老剧种。
杨凤一透露,院址改建将引入社会资金。她希望社会资金进入后,将来可以共同打造剧院,比如说为知名艺术家和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分别成立工作室,分派项目,组织运作团队为他们推广宣传,把人才培养、演出市场、昆曲传承很好地结合起来。借助社会引资,借助院址改建,北方昆曲剧院要走事业体制、企业化运作管理的路子,企业家、推广宣传者、艺术家三者结合,不断推出项目,使昆曲和剧院在社会上立足,健康地发展,她认为“这种模式可能是中国戏曲未来的发展走向”。
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伟今年初在视察北昆时这样评价剧院:破旧的环境,完美的追求;简陋的条件,精致的追求;传统的剧种,创新的精神。这给了北昆人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杨凤一对记者说,昆曲是百戏之祖,她想把北昆做成高品位、高档次的,使剧院在院址改建后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园。
自从昆曲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杨凤一和昆曲界同仁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有联络。继蔡正仁之后,她担任了全国昆曲院团长联席会主席,目前昆曲界团结、祥和,在她看来,“昆曲正处盛世时代”,她将继续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