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戏金蟾》剧照 |
《我叫马翠花》剧照 |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湘戏晋京”展演活动将于2016年7月26日至9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共有12台剧目将在北京各大剧场陆续上演。此次“湘戏晋京”是湖南省首次大规模集中晋京展现具有鲜明特色的湖湘艺术元素、湖南地方戏曲以及湖南艺术家风采的舞台艺术展演。本次展演剧目质量高、题材丰富,围绕时代热点、爱国主义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等主题,凸显湖湘本土特色,代表了近三年来湖南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平,我中心创排的原创大型现代戏《我叫马翠花》荣耀入选其中,同时该剧还受到北京文化部门的青睐,获邀参加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南方戏曲汇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该剧将于8月.12日、13日晚7:30,献演于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国评剧院:丰台区西罗园4区19号)
《我叫马翠花》是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2015年原创剧目,作者用充满正能量的喜剧态度,描述马翠花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用生动鲜活的喜剧人物和喜剧语言,抒写阳光下的真实,真实的普通人,普通人的仁义道德和生活梦想,体现了小人物身上闪光品质,是对当下主流中国梦的形象诠释。
全剧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在生活情趣中制造震撼,在爱情、亲情、友情之间描绘和检验真善美,风格清新朴实,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更创造性地把长沙弹词、长沙山歌融入剧中,彰显浓郁的湖南地方艺术特色,上演以来,受到观众的喜爱,媒体的追捧以及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资助项目,并通过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的结项验收,2015年《我叫马翠花》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剧目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被大会授予“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戏剧入选剧目”荣誉证书,载誉而归,同年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上一举夺得“田汉大奖”,获得专业评审和观众评委的双重亲睐,编剧彭铁森、亦真获得“田汉剧作奖”、作曲欧阳觉文、王勇、胡劲松,配器赵鸿飞获得“田汉音乐奖”、主演张小虎、叶红获得“田汉表演奖”。2016年该剧成为文化部“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2016修改版的《我叫马翠花》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和现代感,呼唤传统美德的时尚绽放,着力刻画出一个草根英雄的中国梦,力争将之打造成继《乡里警察》、《老表轶事》、《走进阳光》之后省花又一台别开生面、独具魅力的现实主义喜剧力作。
作者彭铁森认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坐标在历史的风尘中逐渐被封裹、遗忘和扭曲,擦拭校正这些坐标,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坐标重新闪烁,是有利于雕塑民族形象,确立民族心魂的事。比如忠,我们就已经把它确立在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这个正解概念上加以提倡,那么仁义呢?从仁义村出来的年轻农民、退伍军人马翠花,就对这两个字有着从骨子里自然流淌的认知:没有义举之仁,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假仁,没有仁为基础核心的义,是江湖匪义。仁义村里的民谣说得对,仁义是引导道德的坐标,同时,也是这两者互相检测的尺与秤。仁义村全体村民,包括马翠花的认知,就是我们对仁义的正解。马翠花正是这样自然地流淌这这种美德,从乡村进入到了城市,以这种美德征服了偏见与傲慢,以这种美德赢得了爱情与友情,以这种美德获得了尊重与爱戴。传统道德的迷失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悲哀,追寻传统道德的回归是一个民族的整体责任。我写《我叫马翠花》,是想写一个在传统道德的滋养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进入现代城市后的遭遇,展现他从小仁义(捡钥匙、上树抓猫)到中仁义(认养马蛋)到大仁义(在洪水中舍命去救众多小朋友)的三维形象。他的这种美德的力量,震撼了他身边的人,也震撼了观众。
2016修改版总导演何艺光认为,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社会的集体文化迷失,从唯物质利益的社会风潮中找回民族主义自尊,以时代文化者的责任感提示我们除了关注经济发展的高歌猛进,更要关注全民精神情操的律行准则,在即将失去曾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品格的今天,将我们对于仁义的理想付诸在一个卑微的形象身上,顽强地以一种近似荒诞的戏虐之言讲述了他的世界观和时代责任感! 如果用寻常的思路去看待这个剧本,遵循经验化了的导演结构方法来建构叙事策略,以传统现实主义语境来诠释导演对于该剧的思想主旨。那我们就与剧本和作者的意图南辕北辙了,也是在艺术思路上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脱离了生活真实的事件和人性意识使我们敏感到,要透过艺术假象去揭示事物之真实——我们在被污染了的文化荒原上播撒仁义的种子!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力求使该剧赋予某种辩证意义,勾勒出一群带着面具的假面人与具体而生动的真实人的社会众生相,体验仁义和善良在这个时代的光荣绽放。
大型现代湖南花鼓戏《我叫马翠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老百姓的故事,编剧通过多年的生活体验与积累,有感而发而创作,编导在体验生活中感受生活、修改剧本,演员则根据角色安排,深入生活,精准体验角色生活,主要演员为了形象地塑造人物,多次深入社区、郊区,保安队、菜市场、居委会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激发创作热情,已经成为我们创作作品的必修课,生活如此丰富,是每一个艺术创作者采掘不尽的宝藏,省花尤其擅长创作现代戏,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接地气、传播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
《刘海戏金蟾》粉墨登场
一出脍炙人口的唱段,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段狐仙樵夫的传奇,一首忠贞爱情的礼赞,随着湖南花鼓戏《刘海戏金蟾》的演绎和传唱,为无数观众带来喜悦和欢欣,这个取材于湖南民间 传说的花鼓小戏,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再度改编和创作之后,焕发出昂扬的艺术生命力,不仅风靡神州大地,更飘扬过海,远赴美国、瑞典、丹麦,令异国朋友为之喝彩倾倒,创造了花鼓小戏唱响国际大舞台的奇迹。而1984年李谷一和姜昆在央视春晚演唱该剧中的对唱“比古调”,更扩大了该剧在华人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为饱含湖湘文化底蕴的本土优秀艺术作品,《刘海戏金蟾》的表演通俗易懂,活泼喜悦,传达了美好纯洁的爱情观,歌颂了善良达观的人生观,体现了广大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至今该剧已演出2千余场,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和深远影响,是蜚声海内外、最具号召力的花鼓戏剧目,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象载体。
此次该剧经过层层评审,入选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精品剧目展”,剧院平台是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市演出公司运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搭建的公益性演出平台,作为剧院平台着重推广的18台传统戏曲艺术剧目之一,《刘海戏金蟾》将于2016年8月14日、15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国评剧院剧场)粉墨登场,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