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5部话剧,于2015年1月接连汇聚国家大剧院,以“两岸迎春·戏剧对话”为主题,书写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潜台词。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剧院团体呈现,如果以5部戏分别讲述的临终课堂、宗教裁决、万年穿越、青春记忆、种族观念冲突来概括:在数九严冬时节的北京,以戏剧的名义,两岸戏剧人在舞台上汇织成了一曲温暖的交响。
此次演出可谓水到渠成,特别难得的是引进台湾绿光剧团以及吴念真自编自导的《台北上午零时》大陆首秀。
吴念真是台湾电影创演的里程碑人物,被誉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此剧为“这些人·那些事”《人间条件》的第三部,据说“用情最深”。吴念真导演格外重视此次汇演,带领黄韵玲、林美秀等原班主演,亲自执导改排普通话版本。这部戏以台湾上世纪60年代三个男孩和共同心仪的女孩为故事,内心秘密和情感历经岁月淘洗仍鲜亮如昨,但物非人是,令人感叹。台湾果陀剧场《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讲述成功却迷茫的体育专栏作家米奇,对身患“渐冻”绝症的莫利教授临终关怀,却变成了莫利教授的14周的生命教益课堂。此次由金士杰和卜学亮主演,再度回到国家大剧院舞台,迎来第150场演出。
此次还邀请到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三支艺术生产活跃的实力院团。王晓鹰导演复排了《萨勒姆女巫》,借古喻今,在文本写实基础上象征化地表达寓意。田水导演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题材选择独特。王筱頔导演的《威尼斯商人》则极为简约,化重为轻,寓庄于谐。
相对说来,北上广的三部作品关涉宏大题材,而台湾的两部作品则为切身经历,轻灵短小颇接地气。稍显遗憾的是,仅有一部为原创。5部作品各自独立,但均体现了作品的文学质地,显示了经典戏剧的持久魅力:写实依然具有感人的力量,剧场交流具有仪式性魔力。
两岸的戏剧人本就彼此熟悉对话体的戏剧体裁,这次汇演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切磋机会。可以想见,更全面更综合地引进优秀作品,设置更多专题板块,将促进两岸戏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