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非遗传承人 |
“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传承人与意大利观众合影 |
女书非遗传承人题写“女书” |
搜狐娱乐讯 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2月1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协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跨年大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是继“年画中的记忆”“大漆的记忆”和“丝绸的记忆”后,文化部非遗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的第四个中国记忆系列专题展览。展览共分六部分,包括中国文字概说、文字的书写、文字的传播、文字与艺术、文字与生活、文字的传承与未来,集中展示了文字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特别从与中国文字相关的非遗项目中挖掘文字的内涵与魅力。展览共展出文献、传承人作品等实物300余件,邀请了24个非遗项目的21位代表性传承人来到现场,其中各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将同聚一堂,共同书写我们的文字,贝叶经制作技艺、湖笔制作技艺、木活字印刷技术等10余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也将在现场演示制作过程。17位传承人的作品将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展览主题解读
中国是个民族大家庭,也是个文字大家庭。由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字所组成的中国文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拥有着世界上流传最久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系统——汉字。汉字,以及在汉字的书写与传播中所产生的各项发明,帮助并启迪了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我们还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字体系。中国的民族文字,不只是中华各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缩影,更是世界各古老文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汇与融合的结晶!确立“我们的文字”主题是感于文字遭遇危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冲击着传统的文字艺术,近年来,虽然一些文化活动和电视节目已经开始关注汉字的传承与使用,但局限在学习怎样书写,仅仅是对文字表层的感受。“我们的文字”选择了最切中核心的内容,以多样立体的方式去呈现中国文字文化,为所有中国人解读“我们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明为什么值得我们自豪,呼吁大家加深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增强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
在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着为数众多与中国文字的产生、书写、传播和使用相关的项目。本次展览以文字起源与发展为纵向脉络梳理从文字起源到今天的现状;以文字的种类与谱系为横向脉络,覆盖了包括10余种已经消失的文字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字;以文字的书写、传播、应用和传承等命题为拓展,侧重非遗角度,串连起仓颉传说、各种文字书法、造纸技艺、填字谜游戏等6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体验使用中国最正宗的文房四宝,如湖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来书写文字;可以欣赏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与文字主题相关的精品文献和特色展品;还可以目睹难得一见的书写文字演变历史的百米长卷、中国最大的填字谜接龙游戏卷轴、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所藏匾额和古代名砚以及其他珍贵的民间收藏。在近距离接触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同时,可以观赏由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制作的非遗项目专题片与传承人口述史,深入直观地了解相关项目的工艺流程与技艺特点。
系列活动
展览期间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读者体验活动:带你认识古代文字乐谱的音乐会、为小朋友讲述文字故事的亲子活动、木版水印和古籍修复现场教学、“舌尖上的文字”体验活动等。为配合本次展览,国家图书馆还策划了6场“我们的文字”专题系列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印章(篆刻)中的文字美、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女书的魅力、汉字与历史文化、汉字的性质与结构以及汉字与单词的对话等主题为读者朋友解读文字的魅力。
全国巡展
为扩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呼吁全国人民提高对“我们的文字”所面临危机的认识,增强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在国家图书馆展览闭幕后,“我们的文字”展览将开启向全国图书馆的巡展活动。参与巡展的图书馆包括新疆、黑龙江、安徽、福建、四川、贵州、甘肃等省级图书馆,以及广州图书馆、厦门图书馆和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桂林图书馆号召组织全市20多家区、县图书馆联合参与“我们的文字”联展活动。国家图书馆肩负着引领图书馆行业开展社会教育的责任,将自建资源无偿提供给各公共图书馆,身体力行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做出切实贡献。
专题资源库
为完整解读非遗中的文字传承,国家图书馆2014年启动了中国记忆项目“我们的文字”专题文献资源建设。该专题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涉及领域、地区、民族最多的一项专题资源建设。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派出5个拍摄团队,历时一年,行程5万多公里,远赴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上海、浙江、四川、云南、陕西、新疆、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余个城市和乡镇,拍摄了与文字有关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传承人及专家37人,采集影像资料、口述史料共计约400个小时。基于这些资源编辑制作的29部非遗项目专题片、18位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史和1部宣传片,于展览开幕当天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国记忆“我们的文字”专题页面发布,并在国图手机门户同步上线。
同时,中国记忆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纪录片展映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北区学津堂拉开帷幕。中国记忆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一直以保护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资源建设工作,基于这些视频专题资源编辑制作的48部非遗项目专题片将从展览开幕起展映一周,为读者奉上一场非遗主题的视听盛宴。
图书出版
知识普及型读物《我们的文字》也于展览开幕当天同步开始发售。该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语言深入浅出;将与文字有关的60余个非遗项目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视角讲述文字的故事;内容纵向贯穿文字发展全部历程,横向覆盖我国全部30余种传统民族文字和10余种已经“消失”的神秘古代文字,并从文字与民俗、文字与艺术、文字崇拜、文字的记录与传播等不同角度来解读文字主题;书中配有300余幅独家呈现的珍贵图片,以及众多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精品,是认识文字、了解文字不可或缺的微型百科全书。另外,随书附赠的文字“消寒图”取自清代道光皇帝御笔,是在一笔一划的填涂中迎接春天到来的独特民俗“日历”。国家图书馆将向传承人、读者代表及巡展图书馆赠送该书。
合作推广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全民阅读法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并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是现代城市人的重要出行方式,也是培养阅读习惯、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平台。以“我们的文字”为主题,国家图书馆开启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的合作。在地铁站或地铁车厢里,乘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与文字相关的电子书;可以观赏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制作的相关专题片;还可以参观微型展览。今后大众可以在地铁里享受的阅读服务还会更多。
如今,阅读的概念早已不只是读一本书那么简单,阅读可以是浏览视频、观看展览、聆听讲座,我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以“我们的文字”为主题的专题资源库、展览、书籍和讲座等立体阅读推送的方式,体现了国家图书馆如何更好的发挥国家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引领图书馆界积极拓展推广阅读的方式,改变社会读书氛围,倡导国民阅读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