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摄影图 |
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将迎来开幕七周年。七年前的这一天,国家大剧院正式开门迎客,谁也不知道这个刚刚落成的国家表演艺术文化中心会有怎样的未来。中国的艺术家会来吗?世界著名艺术家会来吗?真正的观众会来吗?如今,七年过去了,国家大剧院以它高水准的艺术平台、丰富多彩的创作和庞大的观众群告诉世人:“它是人民的剧院,它的出现让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有了真正的改变。”
搭建世界最高水准艺术展示平台
作为国家最高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应该为观众展现什么?记得在2008年以前,北京也邀请世界著名乐团和芭蕾舞团来演出,但并不是长线运作。因为没有属于国家级的艺术中心,演出和社会机构都是各自为政,比较有影响的如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等,虽然也经常邀请国外著名乐团前来演出,但并不是经常性的。普通观众对欣赏国际知名乐团和世界著名艺术家,对观看世界著名剧院和芭蕾舞团的演出更多的是望梅止渴。
2008年国家大剧院的开幕,为北京市民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从开幕季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在捷杰耶夫的带领下,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歌剧《伊戈尔王》、芭蕾舞《天鹅湖》、《珠宝》和《海盗》开始,国家大剧院首先立在人们面前的是邀请了大量世界著名乐团、剧院、芭蕾舞团和艺术家登台。这一年,来大剧院演出的有纽约爱乐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北德广播乐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荷兰舞蹈剧场,以及卡雷拉斯、卡纳瓦、小泽征尔、穆特、杨松斯、弗莱明、考夫曼、乔治乌等。短时间内让北京观众看到这么多世界一流的乐团、芭蕾舞团和艺术家,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一下提高了一个档次。
七年中,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几乎全部来过国家大剧院。而在音乐家中,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卡纳瓦、巴托丽、乔治乌、努奇、冯-奥特,钢琴家波利尼、佩雷西亚、席夫、布赫宾得、埃克斯、波格莱里奇、小提琴家阿卡多、穆特、穆洛娃、莎拉张、齐默尔曼、沙汉姆等也都曾登台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中,几乎所有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团和现代舞团都曾登台亮相。而意大利凤凰歌剧院、意大利帕尔马皇家歌剧院、德国科隆歌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也都曾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过歌剧。一流艺术家和一流艺术团体的频繁亮相,使得北京观众的欣赏水准不断提高。观众不出国门就能经常欣赏到当今世界顶尖的表演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推动原创和自制作品为艺术发展助力
一个仅有7岁的剧院,已经有了17部原创剧目,30部自己制作的世界歌剧经典和话剧经典。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国家大剧院在推动原创和自制剧目上取得的惊人成绩,这一点连世界著名歌剧院都刮目相看。
国家大剧院成立的第一年,除了邀请世界著名剧院来演出外,还开始着手制作自己的原创剧目,推出了《图兰朵》和《赤壁》,从此开启了国家大剧院自己创作和制作歌剧的大门。在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的眼里,大剧院不只是一座建筑物,更是艺术生产的基地。于是,国家大剧院开始探讨与国际剧院的合作,也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的歌剧。在《图兰朵》之后,大剧院开始邀请国际著名导演和演员加盟制作经典歌剧的队伍。于是,在《弄臣》和《蝴蝶夫人》与意大利著名的歌剧院合作后,《茶花女》、《卡门》和《爱之甘醇》开始了与国际导演团队的合作,因为排外国经典戏外国导演更有经验。于是,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莫扎特、罗西尼、多尼采蒂、马斯卡尼、莱翁卡瓦洛、奥芬巴赫等人的歌剧作品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有些更是中国剧院第一次制作演出。在这些经典名剧下,也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世界著名歌剧导演,他们为国家大剧院奉献了当今国际歌剧潮流中最前沿的舞台呈现,也为北京观众奉献了高水准的歌剧演出。看歌剧成为北京观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
国家大剧院开幕的第二年,剧院着手开始原创歌剧的道路,首先选择的是《西施》和《山村女教师》。在此之前,京剧《赤壁》的成功为大剧院的原创剧目探索了道路。两部歌剧在我国歌剧人的努力下均获得成功。以前人们对原创歌剧还有这样那样的争论:宣叙调怎样写?歌剧要不要好听的旋律?大剧院的歌剧人不想再没完没了地争论下去,偌大的剧院哪能缺了中国歌剧,先做出来再说。于是有了歌剧《赵氏孤儿》、《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于是有了舞剧《马可·波罗》、话剧《简·爱》和《王府井》,于是有了京剧《丝路长城》。应该说,国家大剧院为推动中国舞台剧的创作和演出做出了极大贡献。
七年中,国家大剧院不断加强剧目创作与生产,推出包括歌剧、话剧、京剧、舞剧等表演形式的精品剧目47部。今年,国家大剧院又推出了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游吟诗人》、《骆驼祥子》、《乡村骑士》、《丑角》、《诺尔玛》、《威廉·退尔》、《唐·帕斯夸莱》和《冰山上的来客》,以及话剧《玩偶之家》、京剧《丝路长城》等11部新制作,赢得业内外的广泛好评。这其中既有全新制作的西洋歌剧经典,也有倾力打造的《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以及《丝路长城》等三部民族原创作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行了有益的创作实践。2015年,大剧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抓好优秀作品生产这一中心环节,推出原创歌剧《方志敏》、《日出》,话剧《样式雷》、《基督山伯爵》等一系列新制作剧目。
艺术普及深入人心改变生活
七年来,国家大剧院以“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为宗旨,架构起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以科学的发展战略和高效的管理体系,走过了一些世界知名剧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心中最好的剧院。2008年国家大剧院接待观众35万人次,而今年则达到40.6万人次。应该指出的是,第一年很多观众是冲着“看房子”来的,而现在虽然也有“看房人”,但更多的是真正看演出的观众。他们已经知道什么地方应该鼓掌,什么样的演出是世界和国内一流的演出。
秉持“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理念,国家大剧院也在孜孜以求、深入推行着艺术的普及滴灌。一方面,在为观众提供艺术精品同时,通过控制运营成本,合理降低演出票价,大剧院也加入进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季”。另一方面,大剧院奉行“滴灌工程”,积极培养观众,并不断创新、拓展艺术普及的维度与层次。七年来,大剧院共举办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和活动6000余场,“歌剧兴趣培养基地”已覆盖全市近200所中小学,还参与到北京市自忠小学、校尉胡同小学的美育发展工作中;举办公共空间演出逾2000场;五月音乐节、舞蹈节等公益演出走进居民社区、大中院校、福利院等各个场所;自制高清歌剧《图兰朵》、《纳布科》和《假面舞会》登陆电影院线;“乐行北京”项目在全市160个地铁站播放古典音乐,让高雅艺术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古典音乐频道在线提供万首古典音乐单曲视听,高清视频展示全景实况演出和排练细节,资深乐评人提供专业赏听指导。
一个“三位一体”的国家大剧院,即实体的大剧院、线上的大剧院、移动的大剧院,正逐步构建。国家大剧院真的改变了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北京的文化生活也与国际大都市日趋同步。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