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叶盛兰:小生挑班开先例 文武全才阳刚气
2014-12-15 12:03:06 来源:搜狐娱乐
\
 


  京华时报讯 12月14日,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世济、梅葆玖、谭元寿、尚长荣、刘长瑜、杜近芳等京剧界大腕儿几乎都到齐了。叶盛兰之子叶少兰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父亲创立的叶派小生艺术既文武全面,又符合时代潮流,因此流传很广。

  谈演出剧目

  《柳荫记》是推陈出新代表

  京剧《柳荫记》是叶派小生的代表剧目,今晚在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中,叶少兰将携弟子江其虎、宋小川、李宏图共同饰演梁山伯,李胜素、丁晓君、窦晓璇则共同饰演祝英台,这一阵容演绎的梁祝故事堪称经典。

  对于为何选这出大戏,叶少兰说:“《柳荫记》是我父亲最有代表性的一出戏,是他1952年从川剧移植过来的,可以说是京剧推陈出新、创新改革的代表。我记得当时在上海演出还保留着‘守旧’(台帐),但是做了创新,上边绣着大团花图案,下边绣着花草。那时候虽然舞台上还是一桌二椅,但是整个色彩和表演更趋于一致。”

  叶少兰表示,《柳荫记》的推陈出新还体现在唱腔上,“其中很多唱腔是传统戏没有的,当时我父亲首先建议邀请王瑶卿先生编腔,王校长在哪儿用什么板式,我父亲进一步编,实际上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

  在《柳荫记》中,王瑶卿和叶盛兰的编腔有很多创新,比如剧中《访友》一场的“反西皮”,就是以前京剧小生行当里没有的。叶少兰说:“创新发展京剧一定要注意台词内容,不能只想旋律,要根据内容看是用西皮还是二黄。我父亲强调在重音上设腔,重音就在去掉这个字会影响这句话的意思的那个字。比如说‘这个人真好’,就要在‘好’字上行腔,所以《访友》这一段唱腔演员演起来特别容易投入,观众也很受感染。”

  说小生艺术

  叶派流传广因符合时代潮流

  当年叶盛兰先生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开创了“叶派小生”艺术,并成立育华社,开创京剧小生挑班的先例。如今叶派小生枝叶繁茂,全国各主要京剧院团都有叶派小生。叶派小生之所以流传广,叶少兰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文武全面;二是符合时代的潮流,新老观众都接受。

  以往的京剧小生媚气太重,在审美上也给观众带来不好的印象。叶少兰说:“其实,这是对小生的误解,小生是表现古代男性青少年的,需要有男性的阳刚与阳光,不管是武生还是书生都要有那种朝气。文的要温文尔雅,有书卷气;武的要有阳刚之美,英武气。”正是叶派小生内在的这种阳刚气,更容易让现在的观众接受。

  叶少兰认为,叶派小生对演员要求很高,一定要基本功扎实。“京剧小生分为雉尾生、扇子生、武小生、穷生、官生等,每一门类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许仙就是一介草民;吕布是一位勇夫,性格多变;周瑜是水军都督元帅,又能琴棋书画,是儒将。他们都不一样,这就需要用技术准确地塑造人物个性。”

  谈到现在小生演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叶少兰称,“小生的声腔艺术是最致命的,最怕的是粗一声、尖一声。”他说:“叶派小生要求真假声过渡不露痕迹,高亢圆润。我父亲创造了龙、凤、虎三音,龙音是高喊,纯正的声音;虎音是胸腔共鸣,是宽音;凤音是嗓子承上启下的调和音。武戏多用龙音、虎音,凤音多用文戏,三音结合。”

  聊心中遗憾

  看到后继有人父亲该多高兴

  由于历史原因,叶少兰年轻时远离京剧舞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先是在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导演,1979年起回归舞台演出了《谢瑶环》《群英会》《白蛇传》等,越演越好,也让很多老戏迷仿佛在台上重新看到了当年的叶盛兰。

  叶盛兰于1978年去世,回归舞台后的叶少兰已不能向父亲当面请教了。说到这里,叶少兰心中满是遗憾,“真是很遗憾啊,我从小是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演出,他真是手把手地教啊。我重新回到舞台之后,如果有父亲在身边,那该多好啊。他能看到叶派艺术的传承和接班人,看到小生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他得多么高兴,这是他最大的希望啊。”

  叶盛兰生前爱好收藏字画,但有不少在“文革”中遗失。叶少兰回忆,父亲临终时对那些字画一字不提,“我父亲没有说任何关于财产的问题,就是说艺术,要珍惜,要把叶派小生艺术保住,要传承下去。他在病床上还跟我说《雅观楼》里的‘马失前蹄’该怎么演,‘两个翎子耷拉到地上,两只眼睛开始斗,两个翎子尖儿往一起挤,气从丹田出,然后哇呀呀,人像旱地拔葱一样,自己把自己拔起来。’我父亲每次一演到这儿台底下就鼓掌。”

  梨园追忆

  梅葆玖抗战后演出轰动上海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吴性裁先生聘请袁世海、张云溪、李少春、李世芳、叶盛兰等十大头牌共赴天蟾舞台演出。开场戏登的是《金石盟》,叶盛兰先生演石秀,陈永玲先生演潘巧云。接下来是《盗御马·连环套·盗双钩》,由李少春先生演黄天霸,袁世海先生演窦尔敦,叶盛章先生演朱光祖。大轴是叶少兰先生和李世芳合演的全部《奇双会》。

  当年的天蟾舞台加上站票能容纳不到4000人,广告一出来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滩,顷刻之间门票销售一空,可谓盛极一时。当时我父亲率领的梅剧团正在上海的中国大剧院演出。叶盛兰先生给演出成功极大的助力,深得观众共鸣,这是我们京剧的全盛时期,至今还是忘不了。

  刘长瑜演《红灯记》请教叶盛兰

  当年我们作为学生、青年演员在台上观摩叶先生精妙绝伦的表演,我有幸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敬爱的叶盛兰先生,并得到了他对我的指导、点拨,使我在艺术的道路上终身受益。在创排《红灯记》的时候,其中有一段高亢激昂的娃娃调“提起敌寇心扉炸”,这是京剧小生行当标志性的唱腔,但是我把握不了。我当时大着胆子向小生的绝对权威叶先生请教。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叶先生特别耐心地教我,用他丰富的经验指出我问题所在,并亲自示范。等我演出的时候,这一段唱腔和表演得到了老师、观众们极大的认可,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的“咦”音和“啊”音才逐渐协调起来,彻底解决了我的发音问题。

  人物简介

  叶盛兰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派小生艺术的创始人。他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他生于北京,父亲是“富连成”创始人叶春善。叶盛兰是自树一派的表演艺术家,他的嗓音宽厚圆润,气度大方,扮相英俊,表演细腻,行腔刚劲遒健,华丽婉转,龙、虎、凤三音有机结合。他能戏极多,文武昆乱不挡,代表剧目有《群英会》《吕布与貂蝉》《罗成》《周仁献嫂》《奇双会》《八大锤》《雅观楼》《柳荫记》《西厢记》《白蛇传》《打侄上坟》《游园惊梦》《白毛女》等。

  纪念活动

  四场重磅演出纪念画册出版

  1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纪念座谈会上,李世济、梅葆玖、谭元寿、尚长荣、刘长瑜、杜近芳等京剧界大腕儿悉数出席。国家京剧院院长张凯华向叶少兰颁发了捐赠“富连成社叶氏藏本”荣誉证书。上世纪60年代初,叶盛兰先生向中国京剧院捐赠富连成科班“叶氏藏本”手抄本383出。

  座谈会上,国家京剧院还推出了《京剧大师叶盛兰》珍贵画册。该画册收录了叶盛兰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包括在“富连城”坐科学戏的照片:《群英会》中的周瑜、《柳荫记》中的梁山伯等剧照以及与张君秋、马富禄等人的合影等。此外,纪念活动中推出的还有叶盛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邮折、首日封和百年诞辰影音集锦。

  从12月14日起,四场阵容强大的纪念演出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分别是叶少兰、尚长荣、孟广禄、张建国、谭孝曾等演出的《群英会》;叶少兰、江其虎、宋小川、李宏图等领衔的《柳荫记》;叶派弟子演出的《奇双会·写状》《罗成叫关》《雅观楼》等折子戏专场;最后一场是名家云集的纪念演唱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