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3天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于11月22日在天津落下了帷幕。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对其中的8场演出进行了直播,使剧场与荧屏内外即时互动,掀起了“戏迷争说京剧节”的热潮。
我们在电视机前,比在现场更近距离地看到开幕演出《钦差林则徐》中孟广禄的铁汉柔情、《屈原》中张建峰的诗化唱做、《镜海魂》中田磊的载歌载舞、《赵佗》中裴艳玲的古色古香、《安国夫人》中董圆圆的允文允武、《楚汉春秋》中裴咏杰的苍劲雄厚、《春秋二胥》中安平、傅希如的苍凉真挚、闭幕大戏《康熙大帝》中王平的倾情倾才。
这8场直播,为京剧插上了与剧场观剧比翼双飞的隐形翅膀。有了这对翅膀,京剧在同一时间内飞得更远了。昔日富贵人家才办得起“堂会”,如今直播把好角儿请到了家里,把好戏带给了观众。再加上开播前的专家、主创访谈,可算贴心到家了。
这8场直播,让京剧最大限度地回归现场感。京剧是鲜活的剧场艺术,台上、台下现场交流互动,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事实上也在直接参与剧目演出。一旦录制成影像,这种亲切的现场互动感就大打折扣。正如有人曾说,看现场还是看录像,就如同吃鲜肉和吃腊肉、吃水果和吃罐头的区别。然而,在无法亲临现场观剧的情况下,看直播或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
这8场直播,还原了京剧表演的真实感。现场的艺术永远是不完美的遗憾的艺术,但真实和纯洁往往就在这“一遍过”的遗憾之中。一台两三个小时的戏难保不出瑕疵,往往留下懊恼。但录像是死的,人是活的,观众期待艺高人胆大,更敬佩直面真实的自我。就像美图秀秀中已被美颜得认不出原人的肖像,就像录音棚中一字一音剪裁修整的歌曲,无瑕则无瑕矣,连人味儿也可能被修得差不多殆尽了。敢于在遗憾的艺术面前奉献真实的美和真实的遗憾,才是京剧的气魄,才是京剧人的胆识。珍贵的现场气氛不可再生,实况的魅力不可替代。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真的京剧,不怕直播。
这8场直播,把现场评论的权利还给了观众。直播的剧目中,有的沉淀打磨多日,有的正在几易其稿的过程中,有的甚至是青涩的首次亮相,都不会是最终的定稿。本届京剧节最大的亮点在于取消了评奖环节,加强了评论研讨,专家组成观演评论小组对参演剧目进行点评。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观众是最大的评论团。第一时间让观众看到戏的全貌,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评头论足,在街头巷尾、网络、手机上相互切磋交流。对于主创和主演而言,这是一种无形的监督、鞭策与指点,万金难买。对于观众而言,无论是点赞还是吐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直播了,才是众乐乐。
>>微评
@慧演戏:11月16日至17日晚在“光华剧场”与观众和专家评审见面。第一场有些紧张,第二场就超兴奋了,因为天津观众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很热情,掌声、叫好声不断。
@京剧田苗苗:天津的京剧艺术节闭幕了,这些天的所有戏都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最后一出《康熙大帝》真的非常完美,期待着下一届艺术节。京剧人的盛宴!
@会化的冰山:《春秋二胥》这出戏在今年的京剧艺术节中,绝对是一个亮点。它表现的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