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剧《谭嗣同》即将上演 看湘剧今昔辉煌
2014-05-15 16:26:26 来源:汉网

来源:搜狐娱乐

《李贞回乡》剧照(资料图)

《李贞回乡》剧照(资料图) 

《谭嗣同》剧照(资料图)

《谭嗣同》剧照(资料图) 

湖南省湘剧院此次携新版湘剧高腔《谭嗣同》到苏州参加文化部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深感荣幸。我们期盼演出能得到领导、专家、同行与观众的喜爱。

新版《谭嗣同》是相对于2003年老版《谭嗣同》而言的,它是由上海戏剧学院青年剧作家钱珏女士,根据湖南省著名剧作家盛和煜的历史小说《崩霆琴》改编而成的新编历史剧(原名《崩霆琴》,后更名为《谭嗣同》),并聘请了著名导演谢平安参与执导。该戏耗资100多万元,台上演员70多人,加上乐队、舞台工作人员,共100多人参加演出,其阵营之齐、规模之大、投入之多,是我院演出史上少有的。

该戏排练完成后,于2011年10月28日在湖南省浏阳市欧阳予倩大剧院进行了首次公演,场内座无虚席,剧院经理黄国靖称《谭嗣同》“掀起了一个高潮”。《浏阳日报》与浏阳网以“《谭嗣同》让浏阳观众流下热泪”与“带观众穿越到百多年前戊戌变法时”为题进行了报道和评论,浏阳市的评论家、作家、剧作家与表演艺术家也纷纷称赞《谭嗣同》一戏编剧另辟蹊径、导演手法虚实相间、舞美置景新颖独特,展示了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浏阳人形象。

2012年,新版《谭嗣同》又参加了湖南省第四届艺术节的演出,荣获金奖,并获得湖南省委宣传部2012年度“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不少戏剧界知名人士纷纷撰文对《谭嗣同》一戏进行评论,评论家江正楚在《艺术的精神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一文中写道:“湘剧《谭嗣同》的戏剧冲突,算得上是大手笔的挥洒,很有章法。”剧作家贺文键在《湖南的英雄史剧现象》一文中写道:“这个戏的整体效果相当突出,舞台形式简洁凝重,十分新颖。”剧作家袁克平在《湘情湘韵演风流》一文中写道:“《谭嗣同》的二度创作更是值得肯定。与编剧一样,导演对于戏剧时空的把握颇见功力。”“该剧的舞美也很不错,有层次,沉稳而不飘浮,和全剧的表演浑然一体。至于演员的表演,更是不错。邵展凡(饰谭嗣同)的道白行腔,很见功力。庞焕励(饰李闰)、王阳娟(饰慈禧)的表演,或秀丽妩媚,或激情四射。唐伯华先生(饰刚毅)的表演,更是渐臻化境。”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新版《谭嗣同》参加了在京举办的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受到首都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欢迎;并应邀赴武汉市湖北剧院演出,获首届湖北艺术节金奖。2013年,新版《谭嗣同》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主演邵展凡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编剧钱珏荣获文华剧作奖。

两年多来,《中国演员》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湖南日报》以及人民网、搜狐网、新华网等媒体都陆续从不同角度对新版《谭嗣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与评价。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它历史悠久,专家考究已有600多年;它剧目丰富,最辉煌时期能上演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湘剧的表演与舞美艺术也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湖湘风格;湘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大声腔。

湖南省湘剧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团,1953年由湖南省文化局接管,更名为湖南省湘剧团,1960年扩建为湖南省湘剧院。剧院艺术家云集,代有传人,创作演出的《拜月记》、《生死牌》、《园丁之歌》、《马陵道》4台剧目先后拍成电影在全国播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湘剧院在历次全国重大艺术演出活动中,均有好戏参与演出,并拿得了不少奖项。仅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有4台剧目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其中《山鬼》于1988年获得首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琵琶记》(上、下集)于1991年获得首届文华新剧目奖;《子血》于1998年获得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马陵道》于2000年获得第九届文华大奖。

2008年,剧院创作排演了现代戏《李贞回乡》,经过几年的打磨,除获得了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之“田汉大奖”和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外, 同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进而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前10台。

目前,我院正用打造《李贞回乡》的精神与意志来打造新版湘剧高腔《谭嗣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勇于创新,尊重艺术规律,一个更加完美、更具艺术性的新版《谭嗣同》必将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