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将开幕 促进中西交流
2014-03-10 10:04:50 来源:汉网
曹禺
曹禺

 

《假面-玛丽莲》 剧照
《假面-玛丽莲》 剧照

 

《朱莉小姐》剧照
《朱莉小姐》剧照

1949年,北京大学西语系一位名叫于是之的因贫困而失学的肄业生,来到刚成立不久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两位天津老乡——曹禺和焦菊隐。曹、焦二位,分别在中国话剧的编剧和导演两个行当里都是绝对的老大,现在就差一个表演方面的老大了。于是之于是便当仁不让地当了这个老大。至此,在这座中国话剧的最高殿堂里,编、导、演三个主要行当的三把龙头交椅上,各坐了一个天津老大。仅此一项,说天津是中国话剧界的第一号重镇大概也不为过了——尽管有着明显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效应。然而,这种“墙外香”效应本身,就是摆在当今中国话剧研究者面前的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命题。

“话剧”一词,在中国差一点就被翻译成“说剧”了——要不是OPERA被翻成了“歌剧”而没有被翻成“唱剧”的话,DRAMA就很难被洪深先生译为“话剧”。二十世纪初,话剧艺术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传入中国,一是由春柳社从日本移植到上海,二是由南开新剧团从欧美移植到天津。两条渠道,汇合成中国早期的话剧艺术。然而,长时间以来,人们一谈话剧史,就言必称“春柳社”,而天津的这条渠道经常被忽略。这条渠道上的最重要的开拓者,就是张伯苓和张彭春兄弟,前者一手创办南开新剧团,后者则同梅兰芳先生一同访美访苏,为奠定中国自己的表演体系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之所以在话剧起源问题上存在着“重南轻北”的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天津的“二张”均有自己的主业——张伯苓主要是教育家,张彭春主要是外交家,话剧仅仅是他们的“副业”。而南方一派,后来大多专以戏剧为主要职业,故而能够不遗余力。但是,这仅仅是在起源问题上而已。等到中国话剧真正繁荣起来,还是明显的“北风压倒南风”,这固然与话剧所使用的汉语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有重大关系,但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话剧的编、导、演人才,大多出自北方——尤其最近60年,这种状况尤其明显,故而就有“北京人艺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话剧史”之说。

不论是整部中国话剧史,还是“半部中国话剧史”,出自天津的杰出编剧、杰出导演、杰出演员,构成了中国话剧界最壮观的一队人马,而且都是领军人物——曹禺、焦菊隐、于是之、梅阡、林兆华、林希、许瑞生、 、梁冠华、杨立新、张金元……全部出自天津。

决定一出话剧成败的首要因素,一是编剧,二是导演,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在普通观众的印象中,演员更容易成为大众的偶像,编剧和导演甚至有可能不为人所知,但这仅仅具有传播学意义而已。简单说,大众的偶像是演员,演员的偶像是编导。

曹禺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既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也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熟的剧作家,他奉献的五大经典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甚至还有几代成熟的观众。

因此,2014年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也希望能有第N届。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堪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和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驾齐驱的所谓“中国话剧表演学派”,不如干脆就叫“焦菊隐学派”。

编剧方面有曹禺,导演方面则有焦菊隐。这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更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天津人。笔者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小时候看左拉的小说《娜娜》,译者为此。事实上,“翻译家”仅仅是焦菊隐众多头衔中较不重要的一个,重要的是“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北京人艺创始人之一”、“中国戏剧学派的代表人物”等等。北京人艺内部的人们,至今都习惯地称之为“焦先生”,意即“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永远的先生”。改革开放以前,全中国的戏剧界都在学习斯坦尼体系,但现在我们还能想起哪些独特的东西呢?唯有在焦先生的领导下、吸取了中国本土戏曲表演的丰富营养的那些人,“杂交”出了一个新的品种,从而超越了斯坦尼体系,为中国戏剧结结实实地争了一口气。

“焦菊隐时代”之后便是“林兆华时代”,这也是一位出生于天津的杰出导演,如今被亲切地称为“大导”。“大导”的成就,简单地说,就是把“中国学派”的道路又拓宽了好几倍,用的手段非常多样化,总起来看是进一步借鉴中国戏曲和说唱艺术的美学精神。同时,在广度上,不再局限于现实主义传统,而是完完全全地多元化了。“大导”虽是以导演先锋剧而出名,但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话剧中,他也同样是继焦菊隐之后最大的成功者。除了话剧,他还成功地导演歌剧、京剧等,如郭文景的歌剧《夜宴》、《狂人日记》,京剧《张协状元》、《杨门女将》等。

至此,我们中国话剧的编剧、导演、表演已经蔚为大观,独树一帜,不但具备了与西方叫板的实力,而且似乎有点跑得太远,是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师傅”和“师兄弟”们是怎样走路的了。

于是,我们在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上,不但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强档《茶馆》、《红旗谱》、《立秋》、《白鹿原》,还可以看到当代新锐们标新立异之作《有一种毒药》、《海淀之北》、《雷雨2014》,更有意思的是,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外国名剧,这些剧目用原文表演,旁边打字幕,就像演歌剧一样,虽然听着会比较“累”,但这也是为体验原汁原味而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而在此次戏剧节中展演的五部外国剧目无一例外地代表了当今戏剧世界的最高水准。从阿维尼翁戏剧节、香港艺术节到萨尔茨堡艺术节,这些戏剧界的顶级盛会上的顶级戏码,都将亮相本届曹禺戏剧节。在家门口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当今世界最前沿、最顶尖的戏剧作品,从这意义而言,将本届曹禺戏剧节定位为“在天津看世界”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这些外国名剧本身,也分成了许多种表演流派和审美趣味。比如瑞典文豪斯特林堡的代表作《朱莉小姐》,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把该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融合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和试探的话,那么可能亦太过于低估斯特林堡了,忽视了他的作品独特的形象塑造手法——生活的现实经验渗入文本的架构之中,以自我投射出一个怪诞的舞台镜像,则显出我们的肤浅。在表象的社会问题的浅层之下,暗潮汹涌的是一层人类情感上的发展史,惊心动魄。斯特林堡是一位疯狂的天才作家,在戏剧的结构和个性的描写上,他不具备易卜生那种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然而他有更强烈的感情、更自由的想象、对人类的基本天性有更深刻的了解。《朱莉小姐》把自然主义戏剧发展到一个完美的阶段,在去年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此剧作为主单元作品,极大地满足了那些喜欢“春秋笔”的戏剧迷。

我们还将惊喜地发现一部叫做《耶德曼》的戏。它的编剧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想必爱好音乐的朋友们对此不会陌生——他就是理查·施特劳斯的著名歌剧《玫瑰骑士》、《没有影子的女人》、《埃及的海伦》的脚本作者。笔者在萨尔茨堡艺术节主大厅的门口,亲眼看到霍夫曼斯塔尔的铜像与卡拉扬的铜像是并列在一起的,犹如“二虎把门”,由此可以想象这位剧作家对于萨尔茨堡艺术节这个音乐界的“奥运会”拥有怎样的影响力!《耶德曼》是关于金钱和人的异化现象的现代寓言,运用古代宗教剧的题材和象征等手法讲述人生哲理。1920年首届萨尔茨堡艺术节即以此拉开帷幕,去年的萨尔茨堡艺术节仍然以此剧为开幕演出。直至今日,《耶德曼》依然是每届萨尔茨堡艺术节的重要压轴节目,德语国家里最好的演员都以能在剧中塑造“耶德曼”这个角色为荣。

妩媚性感的玛丽莲·梦露是二十世纪最闪亮的女星,波兰华沙话剧院的艺术家们将把她的内心世界层层剖开,深入探索。由波兰当代戏剧引领者、欧洲剧场奖得主克里斯提安·陆帕执导的《假面·玛丽莲》将亮相本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1943年出生的陆帕,曾经历物理、美术、电影与戏剧等不同领域的学习与训练,因其独特的作品风格而被誉为欧洲戏剧界的巨人。在戏剧中,陆帕将时间作为剧场重要角色,作品形式简单、专注于思考,从某种程度来说还相当严肃。在剧中,陆帕设计了一个梦露一直追求却未能如愿的欲望──演绎陀思妥耶夫斯基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格露莘卡(Grushenka)。她不断学习有关角色的一切,寻找自己与角色等同之处,达到沉迷的程度。但无论她如何努力,始终没有机会扮演格露莘卡。梦露超脱为格露莘卡,就是《假面·玛莉莲》的主题。作为去年香港艺术节的展演作品,《假面·玛丽莲》值得期待。

至于俄罗斯文豪高尔基的《在底层》,则整整影响了中国话剧一个世纪,从夏衍到焦菊隐,从柯灵到黄佐临,无不以此为重要的艺术垫脚石。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早年学习斯坦尼体系,就是从学习《在底层》开始的!说它是中国话剧的师父,毫不过分。现在,到了徒子徒孙们“寻根”的时候了。莫斯科高尔基模范艺术剧院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话剧院之一,1898年由俄罗斯著名戏剧活动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罗维奇—丹钦科共同创办。这次他们除了上演原汁原味的《在底层》之外,还要拿出2012年首演的俄罗斯最新戏剧《蘑菇沙皇》,这可算是这个表演体系的当代嫡传,而我们,作为它的“外孙”,正可以和自己的“表哥表弟”们比试一番刀枪剑戟的功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