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华饰王利发
濮存昕饰常四爷
杨立新饰秦二爷
冯远征饰松二爷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再度上演。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北京人艺众星云集在“老裕泰”,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大茶馆也成了演员们“较量”演技的舞台。3月11日至13日,北京人艺话剧《茶馆》终于要在天津大剧院开张了!同时也为2014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拉开帷幕。
《茶馆》不仅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座高峰,还代表着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水平与成就。《茶馆》包含着北京人艺三代老艺术家的青春激情和智慧结晶。经过14年舞台的磨合,《茶馆》中的几位老茶客驾驭起自己的角色来也更加游刃有余,无论是常四爷的正义耿直,秦二爷的精干傲气,还是松二爷的胆小怕事,刘麻子的狡诈无赖,演员们通过在舞台上的交流将老舍笔下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地展示出来。
梁冠华:演好“胖版”王掌柜
舞台上,与当年于是之瘦高的掌柜形象大相径庭,梁冠华饰演的王利发身形肥胖,但王掌柜招呼起茶客来依然是动作干净利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一个精明中又带油猾的老北京掌柜形象跃然眼前。
有人曾质疑过梁冠华在外形上不像老版“王掌柜”,问他:“毕竟有于是之的版本在前,定了你演王利发时,心里会不会害怕?” 梁冠华诚恳地说:“会!于是之的版本给观众的印象太深刻了。新版《茶馆》刚建组时,我想的是,除了女人和王利发,我什么角色都能演,最后偏偏定了这个。林兆华导演启发说我的表演有幽默感,他问我,‘一个茶馆,风雨飘摇六十年不倒,光凭着苦大仇深,怎么可能支撑下去?’我一想也对,这个掌柜必须有乐观的心态,不管外界怎么样,都得乐乐呵呵的,抱着希望。然后,就是这么一个人,都活不下去了,这才是真正能让人感受的悲剧!这一来,我就吃了定心丸了。”
深深一个鞠躬,王利发送走了裕泰茶馆最后一个客人常四爷。黯然回头的他一张张捡起洒落在桌面上的纸钱,一丝苦笑之后扬手将它撒了出去。似乎是有些犹豫,却又在最后一刻下了狠心,他一把抓起搭在椅背上的腰带,踉踉跄跄地走出了观众的视线……这是梁冠华在《茶馆》舞台上的最后一个背影,无以言说的悲凉感,让人透不过气。这就是梁冠华版王利发的力量。
濮存昕:淳朴刚直常四爷
常四爷,在话剧《茶馆》里是最少受挖苦、受批判的一个形象。由濮存昕扮演的常四爷,形象上和老版演员郑榕差别较大,显得比较斯文。濮存昕说自己扮演这个角色,首先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但学习不是描红模子,比如郑榕老师由于嗓子问题,声音比较特殊,这些东西都不是我要学习的。我要学的是人物的心理动作,是什么样的经历导致常四爷在第二幕中压住了自己的火气。”他认为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落伍了的观念,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
当被问及经典剧目的创新与复制之间应该如何权衡,以及传统经典老戏如何更广地被传播给当代观众时,濮存昕表示:“当演员在台上津津乐道地念老舍先生的每一句台词时,这种创作和欣赏的结合是共鸣于台上台下的。焦菊隐先生是天才的先生,天才的导演,创作了《茶馆》天才的第一幕,所有站在大幕后方的创作人员都应该义不容辞地将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传递给观众,保留经典艺术创作,能够影响后人,同样能够影响五十甚至一百年后的观众。”
杨立新:有思想的秦二爷
在剧中饰演秦二爷的演员杨立新坦言,“《茶馆》是人艺‘开年以来第一戏’,可谓人艺所有剧目金色招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茶馆》是一面旗帜,我们有幸接着老一辈艺术家把《茶馆》的辉煌继续下去。”
对于如何理解和处理秦二爷这个角色,杨立新表示,首先要把剧本的背景搞清楚:“老舍为什么把第一幕写在了1898年?因为那年发生了特大的事——戊戌变法。就有了必要政治人物,就有了秦二爷和庞太监。其次,要研究人物,要吃透自己与对手的关系,讲秦二爷和常四爷的鹌鹑斗(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这是一个鹌鹑较劲的问题吗?其实,这两人代表的是一场不平等的斗争,是阶级的斗争,是新旧势力的斗争。还有一点:秦二爷到底有钱没钱?他有一定的钱,但没大钱,跟盛宣怀、张之洞、李鸿章相比差远了。但是,既然这样还要实业救国,目的大于实力,为什么?这就说明秦二爷救国的心情,他就是有思想的。”
冯远征:最出彩儿的松二爷
冯远征回忆起自己刚入选《茶馆》演员阵容时说:“当时我常演的是小生类型的演员,演松二爷容易找不着感觉,也觉得自己从外形上看就不合适。更何况黄宗洛演的松二爷是《茶馆》中最出彩儿的人物,我哪儿敢接过来啊。”最后在院长“不演就辞职”的要求下接了这个角色。他说:“有很长时间我们都是在模仿老艺术家。《茶馆》太特殊了,特殊到于是之就等于王利发。1999年《茶馆》复排,是前辈和观众都盯着的,对我们来说,得有点破釜沉舟的味道。现在要不让我演,我倒也割舍不下了,因为和松二爷这个角色有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