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2》首演延续精彩 舞起狂澜胜在互动
2013-12-03 09:21:08 来源:
《舞起狂澜》(资料图)
《舞起狂澜》(资料图)


  上周五、六连续两晚,《大河之舞2之舞起狂澜》在首都体育馆完成了它的全球首演之后,证明了自己的无限能量。

  如果说《大河之舞1》是属于民族的艺术形式,“舞起狂澜”则更应该被理解为世界的艺术融合。虽然贯穿整个表演的主线依然是踢踏舞,但是融合了太多的不同元素,除了第一版已经融合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元素,这一版的内容中增加了美国的街舞、俄罗斯民间舞蹈、阿根廷探戈、古巴萨尔萨等不同元素。为了增加互动性和现场感,小提琴甚至穿插了一曲上甘岭的《我的祖国》,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响起,给现场观众带来巨大的惊喜。本场演出中的手鼓表演更是成为一个亮点,第二幕演出中的一场鼓声、击掌和踢踏舞步交织的场景中甚至加入了太鼓的表演。这样的设计确实让所有观众都感觉物超所值。

  与第一版《大河之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场演出的互动性。除了严格设计的独舞、群舞,几乎所有内容都考虑到了与现场观众的沟通,乐队、演唱、独奏等都与现场进行了带有即兴味道的交流,甚至会听到“北京,你好吗”“我爱你”这样洋腔洋调的问候。良好的互动性带来了更大的煽动性,每一次交流都会在体育馆内发出一场冲击波。

  “舞起狂澜”的另一亮点在于本次表演的舞台设计。乐队脱离了乐池,坐在舞台两侧的架子上,从始至终成为演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当架子突然开始移动和旋转角度时,观众发现舞台的空间结构忽然发生了变化,乐队可以成为支撑某场演出的主体,也让乐队与观众的互动成为了可能。第二幕演出中有一场是表现建筑工人的场景,当画面升至摩天大楼楼顶的时候,舞台的结构再次随之而变,这让站在架子上扮演建筑工人的一排舞者的表演更富感染力。这样精心的设计在演出中屡见不鲜。

  说到人文情怀,演出背景的设计始终强调第一人称视角的带入感。飞翔的画面不时出现一只飞鸟的背影,强烈暗示观众与飞鸟并行的位置。通过舞台背景画面,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自由的情怀,配合舞者的律动,令人感怀不已。

  一个如此成熟的节目,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看来《大河之舞》风行19年吸金17亿美元不是无缘由的。据说《大河之舞3》的筹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观众有什么理由不期待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