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演员孙红雷:用原创戏剧讲好“孔子故事”
2023-08-28 09:10:00 来源:荆楚网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夜幕降临,数十盏孔明灯缓缓升起,飞过72米高的孔子像,将孔子诞生地尼山装点得美轮美奂,同时拉开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戏剧节”的帷幕。8月13日至27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走进济宁”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圣境举办。“让青年艺术人才走进孔孟之乡,是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当代戏剧与传统文化的一次双向奔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期望通过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表达我们对圣贤智慧的敬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交融,让儒学传承与戏剧艺术互创作。”

田沁鑫:人性化的孔子形象,更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视察时,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以及‘两创’的重大方针。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两创’和‘两个结合’。最重要的第二个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遵循。”田沁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次来到孔子故乡,就是希望通过话剧来表现先人带给今人的哲思。话剧表演形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中国话剧民族化走过一百多年历程,这个西方舶来品已经完美地融入中国观众的审美中。“作为文艺国家队,中国国家话剧院担负着守正创新的文化责任。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有志于戏剧创作的青年人,运用戏剧艺术自觉讲述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思想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希望青年艺术家从不同视角看孔子,去探究其内心和思想,还原一个人性化的孔子形象。”田沁鑫说,“这样的孔子更能获得当代人的理解和共鸣。所以就有了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的主题: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

据了解,“新经典”中有多部孔子题材的话剧。比如《夜行记》讲述了身份迥异的四人不约而同走上营救孔子之路。“这几部作品从当代青年人的视角去探寻孔子的成长足迹、思想发展轨迹,青年艺术家们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在形式上、视角上创新,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观点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有力传播。”田沁鑫说。

青年导演:信念之于人,如同夜幕中的光

话剧《夜行记》取材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最大危机“陈蔡之厄”史实,通过融入新媒体技术、肢体表演等现代剧场语汇,勾勒出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当代、酷炫、真诚”,该剧导演李瑜用这三个关键词概括这部作品。“剧中人物遵循孔子四教‘文行忠信’,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李瑜说,“信念之于人,就如同夜幕中的光,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信念,像剧中人一样,遵循自己心中的光,一直前行。”

此次活动期间,11位获得扶持的青年戏剧导演偕10部全新原创剧目与观众见面。《面包会有的》导演刘越洋、张丛表示,“戏剧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方式和视角去看生活,看世界。中国式原创就是要讲好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容易理解的中国化的故事。”《唧唧复唧唧》导演祖纪妍认为,流量本身其实是对人性的异化,但流量找的是共性,而创作找的是特性。“文化自信来源于,一是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二是相信自己的作品能找到普世性。”

在田沁鑫看来,中国的戏剧从来不缺经典文学文本的改编,缺乏的是原创戏剧。“青年创作者对现实题材的原创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急缺的。艺术家创作不仅要有情怀,还必须得有技术储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认知。第二季我们主要是训练青年导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便是孔子这样的历史题材,也会尝试从现实中、认知上找到切入点。”

孙红雷:回到生活,角色才能有灵魂

中国话剧急需好看的作品。为了让青年艺术家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的提升方法,活动期间举办了“大师讲堂”,邀请到孙红雷、韩童生等多位国内著名演员、导演、编剧及专业院校的管理者,通过演讲、问答等多种形式对青年艺术家进行经验传授和技巧分享。

孙红雷分享的主题是表演与体验生活。“我们的戏剧现在还比较弱,我们这些在舞台上有一点成绩的人应该来烧一把火,让戏剧之火更旺盛。戏剧发展了,影视会发展得更好,也会有人回填到戏剧领域,我们国家的文艺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孙红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近年来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好看,究其原因,主要是故事和人物没有灵魂。“有灵魂的人物,可以带入观众,和角色一起共情。如果观众看了无感就是没有灵魂,背后的原因是角色脱离生活。所以这堂课我主要讲体验生活,真的劝慰所有同行要回到生活里学习生活,否则你怎么高于生活?”

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上,京剧世家裘派传人裘继戎表演的京舞剧《吾·空》将京剧、舞蹈与舞台声、光、电、大屏幕等最新科技融合,令孙红雷感到惊艳。“这一表演让我看到了传统戏曲新的发展方向和样态。希望所有搞戏曲的同行都能沉下来好好研究,把我们传统的戏曲发扬光大,让它变得更好看,让中国的年轻人和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孙红雷认为,前些年西方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文化理念,我们描红的过程已经完成,开始文化觉醒,体验自己的文化。“中西结合对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有好处。国潮文化原来只是萌芽,现在已经长成有模有样的参天大树,势不可挡。”

“从中国儒学文化发祥地归来,青年艺术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孔孟之道、儒家精神就像水,可能平时并不是很在意,但如果把水源切断,生命将从此干涸。”田沁鑫称,在新的时代,中国艺术家要以创新的方式去创作,坚定文化自信,影响世界。“这个底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带来的,同时以现代的世界语汇呈现,这是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方面的必由之路。”青年导演祖纪妍说:“有一天我会让外国人愿意用字幕来看我的作品,这就是文化自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