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给国产大片留下哪些启示?
2023-08-25 16:40:00 来源:荆楚网

2023年的暑期档,《封神第一部》在事先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为疫情后的第一个暑期档注入新的活力,也代表着中国内地银幕上久违的古装幻想类大片重装归来。在高水平视听呈现和剧组持之以恒的路演的双重因素下,《封神第一部》正在不断地趋近票房营收平衡点。一旦票房目标达成,不仅为随后两部的按期完成和上映提供了商业保障,而且也必将是今年中国电影行业值得纪念的事件。

古装大片重新回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舞台中央

“大片”一词在1990年代曾被用以指代以好莱坞动作电影为代表的引进片,2001年中国电影行业进入市场化改革后,张艺谋拍摄的古装历史武侠电影《英雄》全面开启了商业美学的先河,也奠定了随后10年里国产大片的创作策略。

这一策略主要体现在对电影商业元素的全面使用,包括了明星、奇观、社会话题、类型融合、情感共鸣、集体记忆等。在最初几年,这种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大营销的“四大”策略获得了市场成功。此后,古装+动作的高强度题材、内地+港台+日韩+欧美的大明星配置、全方位覆盖+社交传播的推广模式几乎成为国产头部商业电影的标准配置。

产业改革后的十余年间,国产大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最亮的星”,一批重量级的导演纷纷参与到这一类型的创作中,如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长城》《影》,陈凯歌的《无极》《赵氏孤儿》《妖猫传》,还有《赤壁》《投名状》《夜宴》《王的盛宴》《一代宗师》,以及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陈嘉上的《画皮》等。“大片”是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的第一批成果,但也因为其商业元素叠床架屋的“拼盘式”效果逐渐受到非议。在那之后,大片美学逐渐式微,新主流电影和现实主义取向成为了大众电影市场的主力军。除《封神第一部》外,2023暑期档票房排名靠前的《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等都是很好地结合了现实话题和商业美学的成熟作品。

然而,大多数电影类型既不会一直走红,也不会永远消沉,而是会受到电影周期律的影响。“电影周期”是理查德·格里菲斯等学者在考察了电影类型与市场之间关系后提出的概念,它能够较好地解释特定类型和题材电影受市场欢迎情况的变化。研究发现,特定类型电影的流行会同时受到三个方面要素的影响:首先是同类作品的商业成功,其次是电影技术和创作观念的跃升和成熟,第三是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宏观特征。《封神第一部》在今年暑期档能够从一众影片中脱颖而出、甚至愈加收获市场和观众的肯定,这似乎预示着古装幻想类大片进入到新的流行周期。

然而,这一新的流行周期究竟是否会真正发生,除了期待该系列后两部继续保持甚至超越当下水准外,也有赖于行业能够迅速地总结和吸收《封神第一部》的经验教训,持续提升国产大片的创作质量和市场供给。

讲述千年传说和当代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

《封神第一部》所代表的神话史诗题材,对于导演乌尔善来说既是一种执念,也是实现自己电影观念的土壤。2010年后,在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语境下,一批青年导演对于电影的娱乐性和市场性产生了自己独到的认知,在类型化创作、中国当代议题和个性化表达之间寻找新的融合方式。在这种氛围下,乌尔善先后执导了《刀剑笑》《画皮2》等影片,从类型创作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电影商业美学观念。

幻想题材的电影离不开虚拟拍摄、动作捕捉和数字角色等技术的使用,影片需要从整体上完成一个古代想象世界的从无到有的搭建。剧组很多美术、道具、特效方面的工作都是中国电影业的创举,而在演员使用方面,剧组剑走偏锋,使用了大量的青年素人演员,并辅以人物形象和气质符合角色设定的李雪健、黄渤、袁泉等老戏骨级别的演员。为了让青年演员的一举一动符合故事世界的设定,剧组专门成立了演员训练营,设计了24周的课程,每周六天,每天10小时。在大量海选和训练的保障下,真正实现了演员和表演为角色和故事服务,而不是为所谓的商业要素和粉丝流量服务。

自从1920年代末期开始,“封神”故事就多次被影视剧所改编,近年来脱胎于此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新神榜”系列等都获得了青年观众的广泛喜爱。相较而言,《封神第一部》在叙事和类型上更加偏向于史诗电影,展现出传统再造的勇气和智慧。神话和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承载着共享的情感、宇宙观和价值观。乌尔善在叙事上采用了简明易懂的线性时间线索,在视听语言上也尽量保持经典性。在开展人物和故事改编的过程中,第一部最重要的工作是重新梳理了纣王和妲己的人物设定和变化,让反面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具备连贯性与合理性,也赋予了人物以丰富的层次感和当代性。尤其是费翔饰演的纣王,从北境平叛写起,人物内心对于权力的欲望逐渐地被揭示和放大,从而改变了他与殷郊、王后和姬昌的人物关系,让后者面临着不得不作出的命运抉择。《封神第一部》的史诗改编不仅让不同的角色都有了人物弧光和成长轨迹,同时也触及到人伦、善恶、权力等最基本的文化母题,从而成功讲述出千年传说和当代社会之间共享的价值观念,通过电影创作强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共同体。

面向未来,国产大片还需要哪些助攻

在当代中国,电影承担了多重使命。它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凭借,同时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力量。2023年是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史上票房第二高的春节档和史上最强的暑期档,都体现出电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如何能够出现更多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大片,如何能够让高投入大制作的电影不再命运多舛,如何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影视精品创作不断满足中国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未来能够助力国产大片更多更好的第一个要素,是大型市场主体的培育。电影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从好莱坞制片厂体系建立至今,行业一直期待能够精确地控制成本和计算收益。但是,哪怕在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这一理想依然无法实现。因此,对于大片的投入意愿和投资能力,对于长创作周期的持续支持和品质保障,以及对于各类意外事件的控制和解决,都决定了高概念电影产品是否能够成为电影市场中的稳定一极。这时,实力雄厚的大型市场主体就成为了大片生产的胜负手。在电影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先是有传统的六大制片厂承担这部分职责,在进入流媒体时代后奈飞则成为了新兴的投入力量。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同样需要快速地成长出几个体量大、稳定性强、专业水准高的大型市场主体,来为高概念影片提供持续动力。

其次,国产大片还有赖于大电影产业本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细致分工,需要培养更多的顶级视效公司和专业的技术团队,也亟需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宣发力量。从2014年剧本策划算起,《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走进院线,以至于有网友打趣,说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否看到乌尔善另外几部待映电影。虽然这部影片给了行业树立起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正面标杆,但这其中也反映出行业成熟度还不够,尤其是在细分的专业领域中还缺乏重要的创作力量。例如,在媒体采访中乌尔善导演曾表示,如此时间长度和工作强度的制作任务,是无法邀请到海外一线创作团队加入的,因此只能从头开始培养国内的特效和后期团队。此外,制片管理水平在玄幻、奇幻和科幻等大片创作中也十分重要。在动辄成千上万人的大剧组中,小到订餐,大到部门间的统筹,都会影响到影片摄制的进度和完成质量。有从业者介绍,让群众演员和工作人员能够坐在桌边而不是蹲在地上或者站着吃盒饭,在很多剧组里都是一项有难度的管理课题。《封神》三部曲正是在不断克服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一路前行,而这些问题的暴露和解决对于其他国产大片的创作也同样重要。

作者:梁君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