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易娱乐
据中国艺术报消息,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年轻二人转演员,大多出自二人转速成班,他们对传统二人转剧目知之甚少,只是因为会唱几个二人转小帽,会耍几下手绢,就以二人转演员的身份,登台表演了。
赵海燕、闫光明在表演二人转《大西厢-观花》(资料图)
网易娱乐6月5日报道 据中国艺术报消息,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年轻二人转演员,大多出自二人转速成班,他们对传统二人转剧目知之甚少,只是因为会唱几个二人转小帽,会耍几下手绢,就以二人转演员的身份,登台表演了。
正是有了优美的唱腔和舞蹈,二人转才能一转就是300年,深受观众喜爱。现在的二人转演出我们已经很难听到经典的二人转曲目了,二人转舞蹈除简单的手绢绝活,其它的也难觅踪影。
从上世纪末二人转被列入扫黄打非对象,到本世纪初的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再到二人转剧场的兴起,作为一个曾经的二人转活动组织者,应该说我亲眼目睹了二人转从衰败到繁荣的全过程。随着电视剧《刘老根》 《乡村爱情》的热播,以赵本山为代表的本山传媒集团在全国掀起了二人转的热潮,一批优秀的二人转演员走出辽宁,被全国观众所熟悉。如今,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国内播出的影视剧也经常可以看到这些演员的身影。与当初参加比赛时每晚出场费几百元的价位相比,现在他们的身价已上涨百倍甚至千倍。即使没在本山传媒工作的二人转演员的生活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的身价虽然比不上本山传媒,但大多数人都已提前进入小康行列,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二人转有今天的繁荣,赵本山功不可没。
拜读了《中国艺术报》上姜昆先生撰写的《使二人转更好地“转”下去》的文章,感触颇多。作为和二人转有诸多亲密接触的人,我对二人转怀着特殊的情感,这些年也写了一些文章,力挺二人转。可近来观看的一些有关二人转的表演却让我对其前景产生了忧虑。思考再三,最后决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一方面希望对当下的二人转有个准确的评判,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二人转的喜爱,如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演出水平下降,二人转演员不会唱二人转现象普遍
去年,有几位专家到辽宁调研,想看看原汁原味的二人转,我带他们去了沈阳一家比较有名的剧场,事先跟剧场老板打了招呼,希望能多表演些传统二人转,老板也答应了。当晚的演出十分火爆,专家们笑得前仰后合,遗憾的是直到演出结束,我们也没看到一段正儿八经的二人转表演,专家们很失望。后来一问才知道,当晚演出的5对演员都不会唱传统二人转。头上顶着二人转演员的称号,却不会表演二人转,这在外人看来可能不可思议,但在业内人士眼中却见怪不怪了。
近年来,随着二人转的兴起,二人转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演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一些家长看到这个行业市场需求大,收入高,一改往日对二人转的不屑,将孩子送到二人转小班。按常规以往进小班学艺的孩子都很小,他们必须经过几年的正规培训才能成为职业艺人,但这个行业火了之后,许多过了学艺最佳年龄的孩子也被家长送来,并明确表示不愿花费更多时间学艺,只要孩子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套生活技能就行,于是就出现了二人转速成班,半年至一年就可以出徒。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年轻二人转演员,大多出自二人转速成班,他们对传统二人转剧目知之甚少,只是因为会唱几个二人转小帽,会耍几下手绢,就以二人转演员的身份,登台表演了。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可从艺术角度去评判,又不能不说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表演内容雷同,表现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近来,东方卫视推出了一档名叫《笑傲江湖》的栏目,该栏目汇集全国各地热爱喜剧表演的选手,表演了许多好看好玩的节目,令观众捧腹大笑。我作为这个栏目的忠实观众,每期必看。记得其中有两对二人转演员参赛,尽管他们表演的内容在东北的二人转剧场已司空见惯,其表演水平也在中等偏下,但冯小刚(微博)、宋丹丹这两位大腕级别的评委还是对这两对选手盛赞有加,现场观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面对现场的火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不但笑不出来,还多了一丝苦涩。说实话,我的笑点很低,听人家讲笑话,即使不太可笑,也会笑出声来,可此时的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对这些似曾相识的演出内容,我感到很乏味。
熟悉二人转的观众可以回想一下,如果几个月之内,你去观看几次二人转表演,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说口”也就那么几个,就连我这样对二人转有着特殊感情的人都产生了视觉疲劳,那些对二人转并不十分了解的普通观众的观感可想而知。好在二人转观众流动性大,相对不固定,否则二人转早就出现危机了。二人转本体艺术全面丢失
二人转是植根于东北黑土地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她之所以深受东北老百姓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她有着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形态。二人转专家王肯给二人转下的定义是:“彩扮的一男一女两个演员,又唱又说又扮又舞,跳进跳出地表演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 。这里说的“彩扮”有别于一般戏曲的按角色扮,它是中性扮,二人分包赶角,千军万马就是咱俩,跳进跳出,灵活机动,采取虚拟的大写意的表演方式,神似重于形似。
按照这个定义,现在舞台上表演的二人转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相去甚远,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现在舞台上表演的不是二人转。对此我虽然不完全认同,但也觉得不无道理。
传统二人转以唱为主,“好听不好听,专听头一声” ,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一张口,就能抓住观众。二人转从产生之初,就特别注重唱,也多半以唱取胜。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由于唱腔优美,唱词贴心,才获得了久演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二人转舞蹈在二人转表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以东北秧歌为主体,广泛吸纳相关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精华,自成一体的舞蹈类别。二人转舞蹈还是二人转绝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运用手绢、扇子、大板、手玉子等手持道具完成的技巧,不但是二人转情节结构的语汇,最终还成为二人转的绝活。
正是有了优美的唱腔和舞蹈,二人转才能一转就是300年,深受观众喜爱。现在的二人转演出我们已经很难听到经典的二人转曲目了,二人转舞蹈除简单的手绢绝活,其它的也难觅踪影。
诚然,在现代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再像过去那样成本大套地表演二人转传统剧目,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但为了取悦观众,完全丢弃二人转艺术的本体,就等于丢弃了二人转精髓。这种丢弃了本体的表演形式,可能会让观众感到新鲜刺激,但时间久了难免会乏味。就像一桌丰盛的晚宴,第一次吃会觉得很可口,吃久了同样会觉得倒胃口。
表演过于强调娱乐性,忽略了艺术品质
凡第一次观看二人转演出的观众,都会被二人转演员幽默风趣的表演所感染,好的二人转艺人,就像催化剂,一站在舞台上,你就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你身上快乐的细胞就会被激活,不能不承认,在那一刻,你是幸福快乐的。优秀的二人转演员都有这个本事,他们知道如何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如何赢得观众的掌声。这也是二人转的魅力所在。
二人转的娱乐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娱乐性,注重感观刺激,忽略二人转的艺术品质,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就会大大削减。纵观当下的二人转表演,虽然全面继承了传统二人转的丑角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但无论是“说口”还是“出相”都失去了传统二人转中丑角所具备的喜剧精神。“说口”大多取材于网络笑话,题材过于低级庸俗。特别是许多年轻的二人转演员,缺少扎实的基本功,靠模仿和搞怪,赚取观众廉价的掌声。一些演员为了取悦观众,在说口中以乐队为嘲讽对象,极尽侮辱谩骂之能事。“出相”的手段更为卑劣,竟然常常把残疾人作为表演对象,无限放大他们的生理缺陷,只要能博取观众一笑,无所不用其极。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每次观看完二人转表演,除了逗乐之外,很难想起演员演的是什么,这绝不是记性不好,而是实在没有什么内容让你记住,更别说感动。
回顾早期的二人转演出, 《包公断后》 《杨八姐游春》 《包公赔情》等传统唱段,虽然演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但却传递了人间大爱,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让人们穿越时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近距离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让观众获得历史、生活知识以及道德层面上的教化和启迪。
我并非强调文艺要从属于政治,但在制造快乐的同时,能让观众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演员自身修养亟待提高
二人转演员整体文化水平低,艺术修养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纵观东北三省的二人转演员,除少数人是科班出身,大多数人连小学都没毕业。老一辈艺人,他们虽然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们从学艺之初师父就要求他们必须严格遵守行规,正所谓“行低人不低” ,尽管在旧社会唱二人转连下九流都不如,但如果谁敢做违反行规的事,在这个行业就无立足之地。现在的艺人虽说也是从小进戏班学艺,但却没有行规约束,再加上小班学员较多,师父除教艺外,没有太多精力管教学员,家长又不在身边,只能任其自然发展,没有经过正规教育的他们,身上沾染不良习气也在所难免。何况这些人十几岁就步入社会,只要有副好嗓子,形象可以,在小剧场演头码每晚挣上几百元并不是难事,而且随着演出经验的丰富,收入会越来越高。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特别有了一点名气,他们就会迅速膨胀起来,有的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文化水平低,还表现在对美丑的鉴别上,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辨不清美丑,不知道在舞台上什么该演什么不该演,只要观众开心,即使再低级庸俗的内容他们也敢演,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一些有上进心的二人转演员面对自身的不足也很困惑,渴望改变现状,但却苦于求师无门,更找不到一个能帮助他们的平台。
忧虑不等于失望,更不等于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二人转有今天的辉煌实属不易,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认识到,二人转已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持久保持它的高潮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要大力倡导二人转演出回归艺术本体,在不影响票房的前提下,每场演出至少有一对演员要表演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其次要大力倡导演员苦练基本功,不能只停留在会唱几个小帽,会转几下手绢上,要下大力气学习传统二人转的精华。再次要大力倡导创新。排演一些既受现代观众喜爱,又具备传统样式的二人转剧目。最后要大力倡导演员提高自身修养,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培训、讲座、研讨、观摩等形式,为演员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二人转这枝黑土地的奇葩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