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我的电影不小众 当年周迅朴树是真爱
2014-04-25 10:00:05 来源:汉网

来源: 网易娱乐

日前,高晓松在上海宣传新片《同桌的你》时接受网易娱乐专访。回忆起自己当年拍摄的《那时花开》,他说:“那时周迅和朴树他们两个人真心互相喜欢,这个是演不了的。周冬雨和林更新特别像当年的周迅和朴树,很有化学反应。”虽然自己执导的电影票房欠佳,但对于这部自己监制的作品,高晓松对票房信心满满,“我没做过什么小众的东西,只不过它还没到大众的程度而已,一切还在努力之中。”

网易娱乐4月25日报道(文/上海报道组 三生凉茶)一首《同桌的你》伴随几代年轻人经历了青春的爱与痛,在它发布20周年纪念日之际,原作者高晓松带来了自己监制的同名电影。或许每个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想起谁,高晓松也不例外,比如自己的初恋,以及首次当导演时拍摄的《那时花开》。他说那时的自己相信年轻能改变一切,谈及片中的主演周迅与朴树也是感慨万千,“那时周迅和朴树他们两个人真心互相喜欢,这个是演不了的。周冬雨和林更新特别像当年的周迅和朴树,很有化学反应。”虽然自己执导的电影票房欠佳,但对于这部自己监制的作品,高晓松对票房信心满满,“我没做过什么小众的东西,只不过它还没到大众的程度而已,一切还在努力之中。”据悉,该片将于4月25日全国公映。

“当年周迅和朴树互相真心喜欢,这个演不了”

《同桌的你》这首歌创作至今整整二十年了,为何想到要拍摄一部同名电影呢?

高晓松:说实在的,我一开始还有点小抵触,因为我觉得还没有到拍摄自己故事的时候。写歌跟拍电影不太一样,写歌的人除了极个别的,像方文山这种大师级的能写别人的故事,比如忍者、双节棍什么的,大部分人写歌都是写的自己,但是电影却是在拍别人的故事。不过公司说你还是先把这个题材拍了吧,我才想到要来拍,尽量别丢人就行。在影片的整个筹备过程中,我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又慢慢被勾了起来,尤其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哭了。我不是普通观众,是知道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如何发展的人,但是真的看到年轻人在荧幕上表演悲欢离合,还是比看剧本要动人得多。年轻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荷尔蒙、眼神里的光芒和泪水是特别能打动人的。而且我觉得叫《同桌的你》这个名字也挺好的,因为音乐是最能勾起回忆的。

十几年前你拍了《那时花开》时对青春的理解,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高晓松:有很大区别。那时候我觉得年轻能改变一切,所以《那时花开》拍得特别魔幻,就是我觉得年轻特别有力量,甚至能改变时间,能把一年变成三天。包括《同桌的你》这首歌,写的也是这世界上除了我都是坏男人,就只有我爱你。只有长大了,才会发现好男人很多,你嫁别人要比嫁自己好得多。虽然有了这样的变化,但是回过头去看,觉得那个时候也很珍贵,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会有这些慌里慌张的想法,但是只有慌张的时刻你才能听见召唤。这就是为什么咱们那些摇滚乐队,总是在唱远方、流浪什么的。等你老了,像我现在坐在这里一点也不慌张,可是我也听不见召唤了。现在我常常一整天抱着琴坐在那里,也听不到什么召唤,不知道要写什么,现在怎么挣钱,那都不叫召唤。

为什么选中了林更新和周冬雨这样的组合呢?

高晓松:他们年轻,你能感受到荷尔蒙喷溅出来的感觉,再加上他们俩关系特别好,你在屏幕上看,会觉得他们俩特别有化学反应。片中他们的名字都是自己想的,因为周冬雨特别瘦,很小只,她就叫自己周小栀,林更新是因为他懒,“林一”这个名字特别好写。他们会让我想起当时拍《那时花开》的经历。那时周迅和朴树他们两个绽放的那种东西就让我觉得特别好、特别洋溢,而且他们两个人真心互相喜欢,这个是演不了的。其实导演本身也特别喜欢这样的组合,因为两个互相喜欢的人,总比这俩演员互相讨厌好吧。

从宣传片来看,这是一个“学霸”和“学渣”的故事,会不会跟九把刀的《那些年》有些类似呢?

高晓松:其实这两个主角都不是学霸,都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俩考到一起去了。这些都是真事儿,我以前念北京四中的时候,周围的同学们才都是学霸。我报浙大,我当时的女朋友就报的浙江医学院,后来我被家里逼着上了清华,她就改上了北医。我们当时的学霸精神就是首先要有我喜欢的专业,我一定要先学我的,但是我还想和你在一起。

“我没有什么小众的作品,只是还没做到大众的程度”

以前都是做导演,这次当监制了,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高晓松:我觉得挺好啊,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以前也和美国监制合作过,他们只在剧本和后期上给意见,后期就和导演没什么关系了。在剧本阶段,那一定是监制、制片人和电影公司来做决断,不能由导演任意选择。比如这次的郭帆导演是位80后,特别不喜欢深情,觉得老土,一点都不酷,最后这个戏就是在我们的强制要求下,拍了深情的部分。以前很多导演拍电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艺术理想,如今大家拍戏的时候都会更多地听取制片人的意见。

这几年涌现出很多青春片,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高晓松:其实我觉得《阳光灿烂的日子》才是咱们的第一部青春片,那是我最爱的电影,是咱们北京孩子的青春。它当年保持了八年的票房冠军,可见大家对这种电影题材一直很喜欢。除此之外,《山楂树之恋》也算是青春片,只是那是50后的青春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是60后的青春;《致青春》是70后的青春;而《同桌的你》是属于80后的,就是宿舍里已经有电脑了,有苍老师了,能开房了,是那样的青春。我觉得每一代人老了都需要怀念年轻的时候,所以当80后都30多岁了,大家开始来怀念一下,我觉得这个很正常。

之前你的电影作品总是被打上“小众”的标签,这次用“同桌的你”做片名,是不是更多得考虑到票房市场了?

高晓松:我一直都是想让更多人来听我的音乐,看我的作品,我没有什么小众的东西,我特别期望能有更多的人看。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更多人来分享我的作品,只是还没能做到大众的程度而已,还在努力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