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电影维权:影院观众都被谁坑了?
2014-03-14 11:25:11 来源:
\
3.15电影维权:影院观众都被谁坑了? 


  搜狐娱乐讯(背背山/统筹  哈麦/文)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就快来临,各种不靠谱的厂商也该瑟瑟发抖了。而作为那些自掏腰包去影院里看电影的观众们,在这样一个日子到来时也有话要说——明明不爱看3D电影,为啥影院放的都是3D片?明明进的是IMAX影厅,为啥感觉一点没有IMAX的感觉?明明网上点赞声一片,为啥入场看了却发现是大烂片?钱没少花,罪更没少遭,究竟亲爱的电影观众们是被谁坑了、又是被咋坑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帮大家来梳理一番—

  【观众被鸡贼片商给坑了】本以为看的是大片,实际上是“伪3D”!

  自从《阿凡达》成功后,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电影都开始以3D为噱头:不管你是科幻片还是魔幻片,也不管是你警匪片还是三级片,如果那部电影没挂上3D的招牌,似乎就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了。3D片的盛世已经来临,可是……

  【你被坑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幕数约1.8万张,可以放3D电影的超过1.2万张。但被观众广泛认可的“真3D”却算不上多,有些宣称是3D摄影机实拍,但其实是只有字幕有立体效果的“伪3D”!另外,由于3D电影需要戴眼镜、又非常耗光,而有些影院为节省成本,放映设备的灯泡亮度开的不够,导致观众们看得是眼累又心烦。

  【谁在坑你?】

  既然不是所有人都买3D的账,那片商为什么如此爱3D呢?原来,一般3D电影要比普通2D电影在票价上贵出至少十元,如果一部电影同时有3D和2D版本,给同样多场次,3D电影产出的票房更多,所以,影院会优先给3D电影更多场次。不过,如果真的采用3D摄像机拍摄,成本确实会比普通2D电影高一些,但“机智”的片商找到了一种省钱的妙招:用普通设备拍摄,再后期转制成3D,虽然视觉效果糙点,但费用却并不高——这就是广受观众诟病的“假3D”,也是市面上所谓“3D大片”潮流中的主力军。

  另外,推动3D电影热的还有一项看上去有点吊诡的政策:每年从全国电影票房中抽取的5%电影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支出会用于补贴3D和巨幕电影,票房越高,补的越多,最多能拿到1000万。按常理,国家机构从所有电影中收取用来“宏观调控”的钱,应该优先扶弱,比如补贴文艺片,但让人不解的是,本来就凭《画皮2》、《大闹天宫》等大片赚得盆满钵满的片商们,又额外得了不少纯收入。

  【怎么才能防坑?】

  在3D电影透支太多信誉后,不少人已经对3D大感厌烦,但片商们不管这些,2014年,不少要上映的大片都已确定了3D包装。观众,真的是被绑架了。身处这样的大环境当中,我们唯有提醒各位,入场观赏之前,还需多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看清楚“真3D”与“转制3D”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在一些标榜“视觉效果”的国产片面前,更需提高警惕。

  【观众被无良影院给坑了】本以为看的是“IMAX”,实际上是“假巨幕”!

  除了标榜3D,还有一个概念在发展壮大,那就是巨幕。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影院宣称自己拥有了“IAMX巨幕”,而“3D+巨幕”也成了诱惑很多人到电影院观赏视觉大片的金字招牌。可是……

  【你被坑了!】

  在巨幕上看大片,就是爽。但也有人买了高价票,却一点没过瘾。这时候,你或许是遇上了传说中的“假巨幕”。原来,所谓“巨幕”,并不只是银幕巨大,它的标配至少要有两台放映机,有金属大银幕,银幕宽理论上应在20米左右。使用的银幕不合格,造成观众们花了高价入场,看到的却和比它便宜一半的普通银幕一样的效果。那么,是谁忽悠你呢?

  【谁在坑你?】

  首先要澄清的是。IMAX指的是一种巨幕的品牌,并不是巨幕的英文缩写。目前在中国,除IMAX(该品牌最早进入市场,品牌宣传到位,最受认可,银幕数超过160块)之外,还有作为后来者出现的“中国巨幕”(由中影和电影科研所牵头研发,目前全国有近20块)。在以上两大最主流的品牌以外,市面上还有保利巨幕、X-Land等零星品牌。为了保证放映的画面质量,IMAX和中国巨幕会使用特殊的制版工艺,为每部电影做一个专门的巨幕版本,这就涉及到根据金属幕调色、补光、增加亮度等技术,才能让呈现出来的画面更完美。

  而除前文提到的IMAX与中国巨幕之外,市场上其他巨幕,则大多都只是用双机把普通影片放在大幕上,视效会损失很多。有些影院为了招揽生意,故意混淆了概念,既没有按照规格配置真正符合标准的巨幕,放映的也不是专为巨幕放映而制作的版本——打着巨幕的幌子骗钱,用的实际上是普通放映系统,所看到的效果,当然不会令人满意。

  【怎么才能防坑?】

  市场竞争是商人们操心的事,作为观众,该怎么判断谁是“真巨幕”呢?要确定一家影院是不是真有巨幕厅,可以在这个品牌的官网上查询;要对比不同巨幕之间的优劣,各看一次,或者咨询看过的人,效果不好者,弃之。另外,友情提示您:如果遇到了假巨幕,可考虑通过IMAX、中国巨幕的官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向品牌商举报,或者向发行放映协会举报。

  【观众被虚假营销给坑了】本以为该片人人点赞,实际上这货真烂!

  中国的电影市场制造出来的“票房奇迹”越来越多,动辄刷出四五个亿的“现象级电影”也越来越多。有人把这归结为,在中国,看电影已经从单纯的娱乐活动,发展为一种社交活动,在SNS社交网站上关于目前热映的电影信息比比都是,到处都有人称赞某某片子“必须要看”,仿佛你不去看就跟不上大家的话题了,可是……

  【你被坑了!】

  《小时代》上映的时候,很多影院给超足量排片,在影院经理眼中,这片真的有这么好的卖相吗?在某网站上,关于《大闹天宫》的一条普通新闻,就有超乎寻常的评论数,难道真有这么多人对这片感兴趣吗?情人节前后,到处是《北京爱情故事》的新闻和影评,有中肯的,有说好的,这片是真好吗?当发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站上的评价,与时光网、豆瓣等上偏专业的影评意见截然相反时,有些观众选择了亲自买票去看一看,但,结果往往是被烂得cry晕在厕所。

  【谁在坑你?】

  为何一些电影、特别是国产电影的排片如此彪悍?原来这涉及到电影发型领域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上片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场次,造成声势,发行方会采取给部分影院增加“返点”的措施。说通俗点,就是你给我排片超过一定比例,多出来的,我会多给你票房分成。这种手段,现在并不少见。而一部片首日高排片量,会吸引到媒体对这部片的关注,也会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而对于同档期的其他影响力较小的电影来说,这样的竞争显得不公平,因为一部片占的场次太多,其他片必要要被削弱。而在片源十分丰富的当下,电影的生命周期也就一周,等普通观众知道,这是一部烂片,不值得看,它已经收获了好几亿票房。

  而在上映期间,为了达到给自家电影造声势的目的,很多片方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让枪手写稿吹嘘自家电影有多好,雇水军刷评论、刷评分、黑同档期的竞争对手,有时候还对外高报票房,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论是把“排片量高”与“电影质量好”混为一谈的宣传策略,还是各种左道旁门的无下限招数,都属于虚假营销的范畴,令观众防不胜防。

  【如何防坑?】

  你如果不想上烂片的当,就在做选择前从正规渠道多了解点电影信息,免得在贡献了票房后再费力骂娘。如果某部电影劣评如潮,比如恶名昭著的《富春山居图》之流,更别因为想知道“它到底有多烂”而主动买票入场,造成的效果只能是令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观众被不文明小伙伴给坑了】本以为能投入看片,实际上旁边都是干扰!

  在电视机屏幕越来越大,视频画质从标清、高清一路进步到超清的时代,为什么大家还需要去电影院里看电影?除了在影院才能感受到更震撼的视听效果之外,也因为影厅毕竟是一个封闭空间,观众们可以更加专注投入的欣赏影片,可是……

  【你被坑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电影看得正在兴头上,旁边电话响了,有人接起来说话,瞬间让你出戏;或者,你想安安静静地看完一部片,而坐在你身后的情侣,一直窃窃私语。有时候倒霉,碰上熊孩子在影院里哭或者恼,影响心情。还有人,在电影放映中,喜欢掏出手机来,咔嚓咔嚓拍画面。天哪,为啥就不能消消停停看个电影呢?!

  【谁在坑你?】

  从表面上来看,影响人观影情绪的,是个别不守规矩的观众造成的。国内观众总觉得忍忍也就算了,可在国外,有的人就管不住自己的“暴脾气”了:国际大咖麦当娜曾被邀请参加《为奴十二年》纽约的首映式,可是看片过程中,她因频频发短信,被身边的观众警告,但麦姐却并未停止。结果这家连锁影院的经营者决定,其旗下所有的影院均封杀麦当娜,再也不让她进入——除非她为此事道歉。更极端的例子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男子在看《唯一幸存者》时发短信,影响到后排某观众,发生口角,直接被枪杀,这真是“没有短信,就没有杀戮”……当不文明的观影行为不会受到任何非议、呵斥和制止,便总有些小伙伴会影响旁边人的情绪,这都是缺乏约束惹的祸。

  【如何防坑?】

  在我们的影院并不会对不文明的观影行为采取严格的管辖措施之前,一切都还只能凭大家自觉。不过,可以建议各位换位思考一下:在中国,枪械被禁止,也没人封杀你,但保不准有人怒了,灌你一身可乐,岂不影响一天的心情?而当你每次遭遇到这些“打搅”时,只是皱皱眉忍过去了,也许对方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妨碍别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